综合分析:方志敏、刘志丹、左权,谁更接近元帅标准?
方志敏、刘志丹、左权等三位建国前牺牲的先烈,全部入选“新中国当代36位军事家”,了解这份名单的朋友都知道,有个公认的、不成文的说法:能进入这份名单的,起底都是大将级别。也就是说这三位若没牺牲,进而顺利参加授衔的话,最低都是大将军衔。
那么,这三位大将级别以上的军事家,谁更接近元帅标准呢?
要达到元帅标准,各个时期的职务级别和贡献都是极高的: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时期)通常需担任过红军军团级或以上高级指挥职务。
抗日战争时期需担任八路军副师级以上(115师、120师、129师)或新四军军级、或相当级别(如总部重要首长)的高级指挥职务。
解放战争时期需担任野战军(方面军)级或一级军区(大军区)级的主要指挥员。
对人民军队创建和发展的重大贡献方面,在关键历史阶段有开创性、奠基性或力挽狂澜的贡献。
此外,代表性和平衡性也是一大因素,考虑各主要红军系统(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陕北红军等)的代表性。
方志敏的主要贡献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主要创建者、领导者,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和根据地建设者,具有建军之功和开辟根据地等奠基性贡献,这点在早期客观来说堪比元帅的贡献。
方志敏曾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省委书记、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该军团由红十军与新红十军合编,寻淮洲任军团长,粟裕任参谋长,刘畴西任军团长兼20师师长),红十军团是红军主力部队之一。
1934年底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行动,1935年1月怀玉山一战失利,不幸被俘,同年8月英勇就义。
由于牺牲时间过早(1935年),未能经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红军时期的职务是军政委员会主席,是红十军团的最高领导,虽未直接负责军事指挥,但他作为卓越的政治领袖和根据地创建者的身份更为突出。
刘志丹的主要贡献是,陕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最高领导人,为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落脚点。
历任西北反帝同盟军副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师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实际是陕北红军最高领导人)、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与徐海东搭档)。
1936年4月率红二十八军参加东征战役时,在山西三交镇战斗中英勇牺牲。
与方志敏类似,主要贡献集中在红军时期,牺牲时间较早(1936年),未能经历全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在红军时期的地位极高,是陕北苏区的旗帜性人物,若未牺牲,在改编后的八路军中必然担任极其重要的职务(如120师副师长/政委,甚至更高),他的资历和贡献在陕北红军系统内是无人可比的。
遗憾的是牺牲过早,未能展现其在更高层面(八路军师级、解放战争野战军级)的指挥才能。
左权的主要贡献在于,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杰出军事家,在司令部工作、军事理论、战役指挥方面有卓越建树。
红军时期历任红十二军军长、红十五军军长兼政委、红一军团参谋长(林彪任军团长),是红军主力军团的核心指挥成员。
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前方总部参谋长(辅佐朱德、彭德怀),实际主持八路军总部日常工作,是华北敌后抗战的主要谋划者和组织指挥者之一,直接参与指挥了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
1942年5月,在指挥八路军总部机关反“扫荡”突围作战中,于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十字岭壮烈殉国。
相较于方志敏和刘志丹,左权牺牲于抗战中期(1942年),在抗日战场上做出了卓越贡献,未能经历解放战争。
他是我军公认的具有高超军事理论和实战指挥才能的高级将领,最大的遗憾同样是牺牲过早,未能获得在解放战争中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机会。
那么,通过分析三位的履历,谁更接近元帅标准呢?
若论创建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和当时在军中的地位看,方志敏和刘志丹更接近元帅标准,因为开辟根据地、创建军队是奠基性的贡献,遗憾的是两位均牺牲于红军时期,未能继续施展卓越的军事才能。
若论军事生涯持续时间和具体战场贡献,左权更为接近,因为他经历了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虽然在抗战中期不幸牺牲,但他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有目共睹,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热点资讯/a>
- EXO新歌MV拍摄临时取消 组合原计划回归面临变数
- 奥赖利接过传奇33号,艾特努里加盟,曼城左后卫竞争升级
- 东莞绿光TWS-4B型号光伏环境检测仪源头生产厂家
- 如何办理出生公证?2025最新指南
- 杨幂欧豪《生万物》对上许凯田曦薇《子夜归》,能否引燃暑期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