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泰资金多理财多,主业扩张停步,投资者疑惑不断
这事儿,说实话,搁谁看了都要愣住几秒,然后默默翻个白眼,再试图搞懂背后到底是啥操作。
江苏国泰,名字听着朴实,做的事儿却有那么点“出人意料”。
本来所有人还以为它会是一匹新能源赛道上的“黑马”,结果一看人家的公告:市值124亿,公司闲钱竟然138亿,这也太魔幻了。
没搞扩产,没回购股票,也没见积极并购啥新项目,只见一连串的理财和炒股操作,充满了“理财达人”的既视感。
说句玩笑话,副业做得比主业还起劲,看着都让主营业务的锂电池项目显得像“亲戚家的孩子”,无人在意,还戛然而止。
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企业自信,才能大大方方跟投资者说“我有一大海的钱,但我不打算投入生产,也不回馈股东——我要整点理财和炒股”?
投资者质疑声如潮,谁看谁疑惑,现场真是“问号脸”不断。
这局面,你说是市场环境变化,还是公司管理层独到的战略眼光?好像谁都找不到合适的答案。
不得不说,江苏国泰这波操作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用金融圈里话说:你有钱不撒出去买资产,项目说停就停,资金满满还理财和证券投资?
市值都才124亿,闲钱却能拿出138亿来造理财和炒股的“大跃进”,这哪是公司,简直成了投资理财机构的典范。
公司公告写得云淡风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
但细看资金使用的结构:委托理财120亿,证券投资18亿多点,这钱放出去,额度大得让人嘴角直抽。
公司子公司直接甩手设立新公司,目的也是为了证券投资。
新股配售、股票买卖、债券投资,这一条条看着就是不差钱的金融玩法——仿佛上市公司也在“职业炒股”。
说实话,公告里解释的理由难以让投资者心服口服:“锂电材料产能扩张过快,价格下滑,项目回报率下降。”
可是一年前不还是高调喊话:锂电项目可以完善产业链布局,有望抢占市场份额,还提升效率呢。
这反差转身,让人怀疑是不是公司执行层更喜欢低风险“薅理财收益”而不是面对不确定的产能扩张。
这项目说终止就终止,投入三千万土地款说沉没也就沉没了,亏是亏了,市值也不涨。
哎,股东看着心里拔凉拔凉的,但企业自有逻辑,人家就是不打算继续搞。
说白了,这种“谨慎”背后,是不敢赌行业周期的风险,还是干脆嫌钱太多?
更搞笑的是,公司这么些年炒股理财的成绩,其实也谈不上“股神”附体。
一年又一年出公告,额度从10亿涨到115亿、再到120亿,越来越大。
你以为收益能飞起来,结果一看财报,证券投资计入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三年都是负的,分别是-6000多万、-6900多万、-7100多万,年年都在亏。
真要说理财致富,好像也没见江苏国泰成了资本市场的“新晋巴菲特”,搞得股民哭笑不得。
你说这么多钱理财经常赔,倒不如砸进去干点自己会干的主业,至少还有机会被市场记住。
今年半年报,营业收入同比只涨了5.46%,归母净利润还算可以,涨了10.85%。
但扣非归母净利润只涨2%,明显非经常性收益对业绩拉升帮助很大,实际主营业务增长还是挺乏力。
仔细点看,归母净利润这两年一直在跌——去年是16亿,今年只剩11亿,再降到5亿出头。
江苏国泰的毛利率也跟着跌,从16.83%滑到14.90%,今年略回升但也就杯水车薪。
其实公司主要新能源化工业务营收锐减了43.5%,从占总营收的11%掉至5%,毛利贡献更只剩7%。
这不是没钱,这是没增长,现金流状况也让人一言难尽。
2022年到现在,经营现金流净额腰斩,从36亿降到16亿,今年甚至转头见红,流出2亿。
可能不是公司不会挣钱,而是当下大环境不太友好。
但这股“求稳”的劲头,有点让投资者感到失望。
事情还没完,公司曾被监管部门警示,理由很简单——募集资金管理不规范。
2024年12月江苏证监局直接发了警示函,说公司资金管理乱套,将募集资金转去一般账户,支付了不该花的钱,额度也超了董事会审议。
这些细节一汇总,投资者就更迷惑:钱明明不缺,管理上却漏洞百出,主业扩张没劲,副业理财还在连年虚亏。
股价呢?目前报7.6元,今年涨了8%。
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对得起市场吗,也是让人琢磨半天。
回头细想,江苏国泰的战略还真是“不走寻常路”。
有钱,是资本市场上最让人羡慕的标签之一。
但有了钱,怎么把钱变成股东利益、落到企业长远发展上,才是考验管理层的关键。
江苏国泰的财务结构其实并不差——营收近200亿,账上闲钱巨多,理论上能够做出行业领先的大动作。
但公司却选择不加码主业,也没有尝试回购稳定股价,更谈不上并购深化产业链。
而是持续加大理财和炒股——这种操作,不是一般上市公司敢玩的。
有点像买了彩票天天买,希望靠副业补业绩,却明知道理财炒股往往也都是风险赛道。
想想也是,公司唯一的扩产项目草草终止,就是因为土地没交付和行业景气度下行。
你说是天灾人祸,还是自身战略犹豫?“项目终止”三个字,鲜明地写在公告里,有点事不关己的冷淡。
企业最怕的不是亏,而是过度谨慎,最后既不创新也不突破,钱越多胆子越小,主业边缘化。
成了“躺赢”的理财号,一边跟风市场,一边回避产业周期风险,业务发展掉队,难怪股价不温不火。
这对投资者也挺残酷,持股等分红等扩张却只能看着公司资金流转到账户,隔了层厚厚的“玻璃”。
很多人觉得上市公司应多为股东谋福利,常规操作都是扩产、并购、回购三板斧。
但江苏国泰偏偏反其道而行,资金留在理财和炒股,主业务缓慢增长,无形中就让资本市场上“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
有人调侃,说公司这是在“理财界风生水起,在主业领域原地打转”。
更有人质问,公司究竟是不是害怕行业周期风险,还是不敢在不确定时期硬碰硬?
说真的,钱在手怎么办,是投未来还是稳当躺着吃利息,没有标准答案。
想想去年有人还信心满满,喊江苏国泰锂电项目有望带动行业升级,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但企业决策不可逆,项目终止让三千万变成沉没成本,也许后续都不会再有人问。
而资金流到理财市场,更多像是在维护自身安全垫,仅仅为了财务稳健,而不是驱动增长。
公司选择了保守突围,却让一众持股投资者望而兴叹。
毕竟上市公司角色和金融投资机构是不一样的。
企业需要在产业赛道上跑起来,而不是守着资金做金库。
今后江苏国泰到底有没有调整战略、聚焦主业,或者通过回购稳股还得继续看。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大资金“理财模式”,不会成为行业新常态。
市场和投资者不会一直买账,钱不能一直闲着,他们更多的是想看到公司把资金转化成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说到最后,江苏国泰的选择也许有它始终坚持的逻辑,但在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眼里,谅解和遗憾着实并存。
毕竟闲钱在手不是罪,关键是怎么用。
股东们很期待公司能放胆一搏,而不是“投资理财小能手”。
但企业怎么走,终究谁也说不准。
要不你说,咱们再观望几年,也许哪天公司彻底放开手脚,来个战略大转弯呢?
要说这事儿,你怎么看理财与主业、扩产之间的取舍?公司大手笔炒股理财,主业却不扩张,你会买吗?欢迎留言,一起聊聊呗!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热点资讯/a>
- EXO新歌MV拍摄临时取消 组合原计划回归面临变数
- 奥赖利接过传奇33号,艾特努里加盟,曼城左后卫竞争升级
- 东莞绿光TWS-4B型号光伏环境检测仪源头生产厂家
- 如何办理出生公证?2025最新指南
- 杨幂欧豪《生万物》对上许凯田曦薇《子夜归》,能否引燃暑期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