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中国火箭之力的东风-15C与美军空投的巨型钻地弹,谁更胜一筹?

点击次数:105 发布日期:2025-07-11

东风-15C与美军空投的巨型钻地弹,谁更胜一筹?

要从技术角度比较中国地对地战术导弹钻地技术与美军空投的巨型钻地弹,需要从穿透能力、精确度、投送方式、作战灵活性、生存性及成本效益。

穿透能力是钻地武器的核心指标,直接决定能否摧毁深埋的加固目标(如地下指挥中心或核设施)。

据报道,东风-15C采用高长径比的侵彻战斗部,通过高速动能撞击实现钻地效果。弹道导弹以高超音速(约6-10马赫)再入大气层,依靠巨大的动能和尖锐的战斗部设计,增强穿透力。 战斗部可能结合了硬化材料钨合金以对抗钢筋混凝土。高速撞击带来的动能远超常规空投炸弹,理论上对深埋目标的破坏力更强。

弹道导弹的穿透深度依赖于战斗部质量和速度,但公开信息未明确其战斗部重量,可能在数百公斤级别,限制了爆炸当量和次生破坏力。

美军GBU-重约13.6吨,装药量2.4吨,可穿透地下约60米地表。GBU-57采用自由落体方式,依靠重力加速和硬化弹体实现钻地。弹体装药量大,爆炸当量远超东风15C,适合摧毁大型地下设施。

GBU-57超大装药量和精确制导确保对目标的毁灭性打击,爆炸威力能弥补穿透深度的不足。

穿透深度略强于东风-15C,但受限于B-2轰炸机的低速投送,动能较弱。

可以说,东风-15C在穿透深度上得益于弹道导弹的高速动能,与GBU-57相当。而GBU-57凭借巨大的装药量和爆炸当量,在摧毁大型地下目标时更具破坏力。东风-15C可能更适合打击小型地下目标,但对加固程度高的大型设施,GBU-57的爆炸威力更具优势。

现代战争中,精确制导是确保打击效果的关键。东风-15C改进了早期的东风-15,采用北斗导航结合惯性制导,圆概率误差据推测在10-30米范围内。弹道导弹的末端制导技术进步显著,适合快速打击固定目标。但精确度可能不如空投炸弹。

GBU-57整合了GPS和惯性导航系统,使其即使在GPS受限的环境下仍能保持高精度,据信在5米以内。不过,其打击精确度依赖于投送平台的稳定性和战场环境,若B-2被探测或干扰,投送效果可能受影响。

东风-15C在投送速度和机动性上占优,适合快速打击固定目标。GBU-57依托B-2的隐形性和灵活性,适合深入敌后打击,但受限于投送平台的稀缺性和速度。

东风-15C可配备多种战斗部(如钻地、子母弹或战术核弹头),适合打击地下设施、机场跑道或指挥中心。弹道导弹的固定轨迹和单一任务模式,难以应对临时目标或移动目标。末端机动能力有限。

B-2可根据实时情报调整航线和投弹点,适合打击临时发现的高价值目标。GBU-57的爆炸当量使其能摧毁大范围地下设施,适应性强。但是,这类任务仅限B-2投送,任务规划复杂,难以快速响应突发目标。库存数量约20枚,不适合高强度持续作战。

东风-15C在发射阶段的生存性更高,因其机动性和快速部署能力。GBU-57依托B-2的隐形性在投送阶段更安全,但整体生存性受限于B-2的稀缺性。

单枚东风-15C的成本未公开,但弹道导弹通常在200-500万美元/枚。生产和维护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部署。单枚GBU-57每枚成本约1600万美元,B-2每次出动的维护和燃油成本高达数百万美元。可以说,美国人也玩不起。

从技术角度看,两者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东风-15C在速度、成本和区域作战上更胜一筹,适合中国的战略需求;而GBU-57在精度、灵活性和全球打击能力上占优,契合美军的全球霸权战略。胜负取决于具体作战需求和战场环境。若以“性价比”和区域适用性为标准,东风-15C略占上风;但若以“单次效果”和全球投送为考量,GBU-57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