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首国承认巴勒斯坦建国!特朗普阻拦无效,以色列面临末日孤立
温莎城堡的余温尚在,查尔斯国王的盛情款待仿佛还是昨日之事。特朗普或许还沉浸在对自己苏格兰血统的骄傲里,怎么也料不到,短短几个小时后,一记响亮的耳光会由他最亲密的盟友,当着全世界的面,狠狠扇过来。这不仅仅是一场外交灾难,更像是一场酝酿已久的完美风暴,终于找到了登陆的港湾。
时间是9月18日,特朗普正与英国首相斯塔默并肩站在聚光灯下,准备举行联合记者会。谁知,斯塔默气定神闲地投下了一颗炸弹:“承认巴勒斯坦国,是英国政府计划的一部分。”话音刚落,记者席的闪光灯都仿佛停滞了一瞬。特朗普的笑容僵在脸上,随即转为阴沉,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打断了斯塔@默:“在这点上,我和首相先生有不同看法。”
斯塔默或许也愣住了,他可能预料到会有分歧,但绝没想到会是如此不留情面的当众驳斥。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特朗普紧接着又抛出了更具爆炸性的话题,宣称美国打算重新控制位于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这番话近乎威胁,让这对传统“特殊盟友”之间的裂痕,第一次如此赤裸地暴露在全球镜头之下。
剧本早就写好了
特朗普的愤怒,绝非空穴来风。就在记者会的前一天,9月19日,他才专程飞抵伦敦,与斯塔默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闭门会谈。据说,特朗普几乎是把话挑明了,警告对方承认巴勒斯坦国将“严重损害”美英特殊关系,甚至暗示会重新评估两国贸易协议。要知道,他这次带来的商业代表团,手里可是攥着2500亿英镑的投资意向。
胡萝卜加大棒,特朗普的经典操作。可惜,这次失灵了。警告与利诱,转眼间都成了空气。仅仅48小时后,9月21日上午10点,英国外交部发布了一份声明,措辞极简,但态度坚如磐石:英国政府正式承认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的巴勒斯坦国。这记耳光打得结结实实,不仅让特朗普的亲自游说沦为笑柄,更揭开了一场精心策划的“集体行动”的序幕。
几乎是同一时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也发布了内容高度一致的声明。三国不约而同地提及“两国方案”与“人道主义关切”,这绝非巧合。早在9月初,三国外长已在布鲁塞尔秘密会晤,剧本早已写好。他们特意选择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发声,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在国际舞台上,掀起最大的波澜。
TikTok里的哭声
是什么给了英国政府勇气,敢于冒着得罪老大哥的风险,走出这步险棋?答案,或许藏在街头巷尾。最新的民调显示,高达六成的英国民众支持承认巴勒斯坦国,而在年轻人中,这一比例更是飙升至惊人的70%。民意的潮水,已经改变了方向。
过去,西方民众了解巴以冲突的窗口,基本被传统媒体垄断。但如今,游戏规则被彻底颠覆了。TikTok和Instagram上,那些来自加沙现场的第一手视频,带着硝烟和尘土,其冲击力远非任何政治说教可比。废墟里哭泣的孩子,被夷为平地的医院,在绝望中等待救援的平民,这些画面像一根根刺,扎进了无数普通人的心里。
截至今年8月,加沙地带的死亡人数已超过四万,其中三分之一是儿童。当这些冰冷的数字,日复一日地伴随着鲜活的影像出现在手机屏幕上时,一个巨大的问号开始在西方民众心中升起:我们长久以来支持的,究竟是什么?这种道德上的拷问,最终汇聚成了强大的政治压力。在英国议会,超过230名议员联名请愿,要求政府承认巴勒斯坦。民意,已成洪流。
良心之外的另一本账
如果说民众的同情心是催化剂,那么欧洲各国政府的决策,则掺杂了更多冰冷的现实算计。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动作,便是一个绝佳的注脚。就在英国行动前,马克龙已亲自致电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描绘了他的“和平路线图”,而第一步,就是法国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马克龙的计划,是在9月22日,联合国成立80周年纪念日当天宣布。届时,一个由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葡萄牙等十国组成的联盟,将在联合国向以色列集体施压。就连一向在立场上摇摆的欧盟,内部也早已天翻地覆。9月17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一项对以色列的制裁决议,一旦生效,以色列将面临近60亿欧元产品的关税壁垒,两名部长级高官也将榜上有名。
欧洲为何态度急转?表面上,马克龙给出的理由是“打击哈马斯的最好方法”和“人道主义关怀”。但台面下,是“选票”和“难民”这两本账。法国拥有欧洲最庞大的穆斯林社群,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承认巴勒斯坦,既能安抚国内情绪,又能收获大量选票。而更让欧洲各国寝食难安的,是挥之不去的难民问题。只要巴勒斯坦无法建国,这些难民就永远是欧洲的包袱。承认巴勒斯坦,是让他们“回家”的第一步。在这些核心利益面前,华盛顿的脸色,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沙漠里的红线
当西方的盟友们纷纷转向时,真正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夜不能寐的,却是家门口军事格局的剧变。最新的卫星图像清晰显示,埃及军方已在紧邻加沙的西奈半岛,部署了来自中国的红旗-9B防空导弹系统。这套射程远达200公里的先进武器,足以将整个加沙和以色列南部纳入其火力范围,其强大的反隐身能力,甚至让F-35战斗机都得掂量掂量。
埃及的信号再明确不过:以色列可以随意轰炸邻国的时代,结束了。这一部署,精准地打在了内塔尼亚胡的七寸上。他一直有个心照不宣的野心,就是将加沙的240万居民全部“迁移”到西奈半岛,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现在,埃及总统塞西不仅用军事部署划下了红线,更公开表态:“西奈半岛是埃及的,任何大规模人口迁移都是对主权的侵犯。”
内塔尼亚胡的扩张美梦,就此破碎。更让他感到寒意的是,沙特和巴基斯坦刚刚宣布建立“核保护伞”合作,这个新生的联盟明确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并警告以色列不要“玩火”。西方盟友倒戈、阿拉伯邻居划下红线、国内民众抗议不断,内塔尼亚胡猛然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四面高墙之中。
结语
英国的这一步,或许只是一个时代的序幕。当美国的GDP占全球比重从巅峰时期的30%滑落至24%,当它在中东的信誉因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泥潭而消耗殆尽时,盟友们自然要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与其被捆绑在美国这艘颠簸的巨轮上,不如早些跳下来,在正在形成的新秩序中,为自己抢占一个有利的位置。
特朗普的雷霆之怒,改变不了全球权力格局的缓慢漂移;内塔尼亚胡的强硬威胁,也吓不住一个正在走向多极化的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英国承认巴勒斯坦,或许只是这场巨变奏响的第一个音符,更强烈的震撼,可能还在后头。
热点资讯/a>
- 奥赖利接过传奇33号,艾特努里加盟,曼城左后卫竞争升级
- 如何办理出生公证?2025最新指南
- EXO新歌MV拍摄临时取消 组合原计划回归面临变数
- 杨幂欧豪《生万物》对上许凯田曦薇《子夜归》,能否引燃暑期档?
- 中国新直升机领先代差,技术超越俄罗斯,美国人这次倍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