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100% 芯片关税引全球风暴,台积电何去何从?

点击次数:109 发布日期:2025-08-10

特朗普宣布对进口芯片与半导体征收约100%关税,但豁免条件明确:仅适用于“已承诺在美生产”或“在美国制造”的企业。

豁免对象:台积电、英特尔等在美国建厂的企业,以及苹果等承诺扩大在美投资的公司。

台积电投资动态

特朗普单方面宣称台积电对美投资金额为2000亿美元(此前台积电官方仅承认1650亿美元)。

台积电回应称“无评论”,强调“以公司公告为准”,暗示与特朗普声明存在矛盾。

政策目的与产业导向

特朗普声称目标是“让制造业回到美国”,将芯片产业列为重中之重,通过关税逼迫企业赴美建厂。

提及辉达(英伟达)5000亿美元、台积电2000亿美元投资计划,凸显吸引科技巨头的决心。

地缘政治博弈

台湾地区面临“榨干”风险:台积电若全面迁美,可能导致台湾半导体产业空心化,引发岛内舆论担忧。

民进党当局被批“用半导体产业换取政治支持”,台经济部门负责人甚至举例“投资4000亿美元换关税减免”,遭民众强烈反对。

企业困境与矛盾

台积电在美建厂面临成本飙升(比台湾高40%-50%)、文化冲突(美国工人拒24小时轮班)、技术转移争议(84.8%台湾民众反对转移2纳米技术)。

豁免关税的代价:台积电需承担巨额投资成本,且美国拒绝提供补贴,长期毛利率或受挤压。

特朗普逼出台积电2000亿? 关税大棒下的“美积电”困局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镁光灯下,特朗普紧握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的手,高声宣布:“台积电将对美投资2000亿美元! ”然而几小时后,台积电的公告仍坚持“目前投资计划为1650亿美元”。 这一数字矛盾,揭开了一场关税与投资的赤裸博弈。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对进口芯片征收100%重税,却对“在美建厂”的企业网开一面。 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巨头被推入选择题——要么承受翻倍的出口成本,要么砸重金赴美设厂。 亚利桑那州沙漠中,台积电的晶圆厂正遭遇现实狙击:美国工人抗议24小时轮班是“违反人权”,文化冲突导致量产推迟两年;更严峻的是,美国工厂的晶圆制造成本比台湾高出45%,每片增加约200美元。

苹果的转身被看作“妥协样本”。 蒂姆·库克站在特朗普身旁承诺新增1000亿美元在美投资,本土生产190亿颗芯片。 但分析师戳破真相:苹果60%的销售额依赖海外市场,若全链条迁回美国,iPhone价格可能暴涨23%。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报告更揭露本土产业的脆弱:美国芯片产能仅占全球12%,且90%的关键设备依赖进口。

台湾岛内弥漫着被“掏空”的焦虑。 台积电带走的不只是资金——计划转移40%的先进产能赴美,恐动摇台湾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90%的统治性份额。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痛批:“这是用台湾的血肉喂养美国科技巨兽! ”而民进党当局“乐见其成”的态度,引发民众怒火:“4000亿美元相当于台湾4年总预算,竟要当‘伴手礼’讨好美国? ”

消费市场的涟漪已在扩散。 一部装载50-100颗芯片的智能手机,因关税成本可能涨价15%-20%。 更尖锐的冲突在于:特朗普在芯片关税前脚宣布,后脚就抛出“抗癌药物关税将逐步升至250%”的计划——一瓶500美元的抗癌药未来或需1250美元。 网友“科技观察者”质问:“芯片和药瓶,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美国优先’? ”

全球供应链的撕裂声清晰可闻。 荷兰光刻机、日本蚀刻液、马来西亚封装厂——芯片制造涉及50多个国家的2000多道工序。 当台积电凤凰城工厂急需某种化学溶液时,台湾4小时能解决的物流,在美国需要等待4天。 前商务部顾问马克·施奈德翻开历史档案: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导致全球贸易缩水66%,而今天的政策“几乎是历史重演”。

中国大陆的反制直接而凌厉:对美产芯片加征125%关税,并将原产地认定标准改为“流片地原则”。 中芯国际的7纳米良率已追平台积电,华为麒麟芯片重回高端手机,中国芯片自给率从30%攀升至50%。 美国半导体企业却在吞下苦果:高通在中国市场的营收份额从60%暴跌至46%,英伟达因对华限售损失103亿美元。

此刻的凤凰城,台积电工厂夜班灯火通明。 美国工人正在学习操作手册第203页的“晶圆清洗标准流程”,而这份手册的台湾原版,早已更新到第415页。 流水线上的时差,折射出这场豪赌最残酷的真相:技术可以转移,但产业链的精密协作,绝非一纸关税能够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