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公里二手车风潮背后,买家省钱还是掉进厂家经销商设下的隐形陷阱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看车买车的时候,零公里二手车突然变多了?本来新车就够便宜了,现在人家拿出来一台“0公里二手车”,比新车落地还能便宜个几万块。你说心不心动吧?但这东西听起来跟新车没啥区别,为什么叫“二手”,为啥它比新车便宜那么多?能不能买,买了会不会亏,车厂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今天咱们接地气儿聊聊这事。
先说清楚,这零公里二手车,从字面上其实就能看明白:车没怎么跑,就是原本的新车,但手续办好了,上了牌交了税,然后当二手车卖。你要说它二手吧,车身一尘不染,味儿都还是新车那股味儿;你要说新车吧,手续已经走完,人家买上一手,再转你手里,名都不是新的人家了。这叫“包牌包税车”,实际上就是经销商为了冲业绩或者清库存,把新车先咔咔一把上户,税办了,狠点连保险都交了,然后转手给二手车商,或者直接打包卖你。这事儿十几年前也有,只不过现在玩的花,车型多价格还更狠。
为啥这个事情越玩越火?看明白点,之前车市卖方市场,谁抢着买谁都知道。经销商压力小,不用搞这些花活。但现在呢,没点促销思路,展开新路子完不成厂家任务。一茬一茬的库存,尤其新能源,厂家自己都未必能消化,只能一筐筐压给下面。零公里二手车就成了常规套路,主打就是便宜,谁不想花少点钱买台车,还不用操心车况啥的?
买到主流二十来万的车型,比4S店新车便宜一万多,不主流的省得更多。对二手车商来说,弄一批零公里的,车况不用愁,卖出去周转快;消费者也觉得,不就是少几个赠品吗,比新车省好几万,我认了!就像是那种“老家伙就想捡彩票中奖”,给你门槛低,让你有点微妙的侥幸心理。
但我觉得,这事不是你看上去那么美。你盘三个账面,一是厂家,销量数看着漂亮,回款也快;二是经销商,库存压力除去,还能赚些尾数;三是消费者省钱了;你要说“三方共赢”,理论上好像没毛病。但实际上,里面就有猫腻。你以为这车和新车一模一样?难不成你是厂家亲儿子,看店小二给你打包带走所有赠品。
其实很多4S店带的首销权益和附赠服务,比如送的免费保养、里边附带的充气泵、补胎液、或者送的随车礼物,都会在流程里悄悄没了。最关键的是,像有的品牌承诺的三电系统终身质保,有些车只有一手买家专享,你作为二手转手买家可能就拿不到,这问题是个大坑,你买的时候不一定给你说明。换句话说,这车虽然看着新,但手续跑了一遍,你和新车体验还是有点区别。
消费者能接受这些缺失,那你买也是可以的,毕竟便宜。但是你得知道,其实“零公里二手车”带来的麻烦,远不止你少得一两包赠品。
咱们先聊一个大头——汽车销量数据失真。上了牌的零公里二手车,都进入了厂家的销量统计,你看到排行榜单高高挂的销量数字,有多少是真实用户买回家开的?这数据虚高,成了厂家最后的遮羞布。就比如之前哪吒汽车,月销奇高,一堆人跟风买,结果后面财务爆炸,资金链断了,谁掏钱的谁倒霉。你天天刷销量榜买车,但销量榜已经“不干净”了,还能信?就像你去农贸市场买豆腐,黄豆没泡透、点子加多了,你以为吃着香,其实上头又一回。
说到底,这种玩法更像饮鸩止渴。你做大出货数据,厂商“资金回流”不顺,实际用户需求没起来,只是把未来的钱提前用光。销量榜变假以后,大家以为这牌子火,最后真出问题收不了尾。
大家现在都知道,现在买车,价格跌得离谱。报告里面说了,80%以上的消费者看到价格战都心动了,甚至不买就等着再降。“你降你的,我继续观望。”大家都想捡大便宜,你真一降,没人跟着买,还等着再降。这种心理,就是典型的市场联动效应。厂家和经销商一看买的人少,干脆再给一批货给合伙小经销商,干脆直接对二网出货,就是一堆“零公里二手车”继续流通,形成死循环。
这种循环,压到底就出问题了。汽车供应链上游本来回款慢,现在还要压材料价钱,再要求降成本,供应商也不是铁打的,吃不上饭还得应付降本指标,最后就是降低用料、工艺缩水、零件能省的省。你还信什么“刚才这车质保三年”,结果换上三个月就掉毛。如果你是做汽车材料的厂家,能不担心吗?有业内人士直接说,“有时候为了成本真的得牺牲东西,我自己都担心开我配的车会有问题。”
下游玩命给二网清库存,上游要成本猛压,整个车市供应链压力巨大。一旦哪个环节出问题,比如经销商现金流断了,直接拖供应商爆雷,连锁反应传到最后,真把市场作死。谁受害?你以为是经销商,实际是最底层的消费者。
横过来说,人都是贪图便宜,但真相往往就是:便宜没好货。厂商玩价格战,经销商拼清库存,零公里二手车越来越多,表面是服务消费者,其实是自断未来的路。你省了那几万块,换来的是市场大乱,随时都有翻车事故。你以为买的三电终身保修,结果压根就不算你头上,后续维权都成问题。你嫌4S店贵,嫌谈价烦,但老实说,其实至少新车的权益和保障更清楚。而且,这种便宜的“零公里二手车”,永远不可能是主渠道。你买不到自己喜欢的配置,也不能保证货源足量,结果市场信心越来越不足,大多数人干脆不买,继续观望。
这种现象不是一点点,而是行业共性。面对大家一窝蜂持币观望,厂商除了降价加促销没别的办法,死循环愈演愈烈。什么新能源车,加量不加价,看楚了,就是把行业做死。想买车,你当然希望便宜点,但最后这个便宜不是市场自发的,是行业互卷、互害出来的。你难受,他们更难受。
到这儿你愿意买吗?你愿不愿意为了那几万块,去赌一个政策里模糊的小坑?你愿不愿意短期省钱,长期面对保障缺失的风险?你担心市场秩序被破坏吗?其实,你买车每一分钱,都在沟通厂家、经销商、供应链的集体生活,便宜的“零公里二手车”吃的是行业的骨头,商家赚的是补贴和金融循环,你买到了,也许权当是一次“捡漏”,但也可能成为最先踩到坑的冤大头。
所以说,最终问题不是能不能买这车,关键在于你想清楚:你是真喜欢这台车,还是只是贪那点钱?你真正会用这个车两三年、五六年,后续配件保养权益都能跟得上?你评估好可能的缺陷和遗憾,愿意担这个风险,那当然你可以买;否则,老老实实谈一谈价,和销售斗志斗勇,把自己想要的权益和正规保障争取清楚。千万别拿自己的安全和保障,去换厂家的漂亮数据和经销商的短期利益。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便宜大概率是个坑。有时候,捡了便宜,就真得做好吃亏的准备。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热点资讯/a>
- 魔咒缠身!林诗栋三连败背后,藏着中国乒乓最痛的伤
- 实锤来了!2300吨菲船冲向我国海警,仅差100米,结果却大
- HYBE计划拓展美国业务 讨论筹措27亿元资金投入
- 不到三分钟!俄军占领欧洲最大“白色油田”,乌克兰命脉被剥夺?
- 深度剖析矩阵号系统代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