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争端持续5个月,中国的反击让美国深感压力,超出特朗普预期
2025年9月,中美关税战打到第五个月,特朗普政府突然发现局势彻底失控。 美国大豆协会紧急发出警告:中国买家集体消失,豆农面临全军覆没风险。 得克萨斯州油田减产30%,超市货架空空荡荡,财政部长贝森特紧急筹备第四次经贸磋商。 这场原本想要“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关税战,为何会出现如此惊人的反转?
中国宣布将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关税税率从34%上调至84%,覆盖所有美国商品且没有设置任何豁免类别。 这种一刀切的高税率策略,创下了中国对美关税报复的历史新高。 比较2018年贸易战初期对大豆加征25%关税,2019年分四档加征关税,以及2025年2月对煤炭和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这次反制措施明显更加坚决果断。
美国大豆成为首批重点打击目标。 中方将大豆关税提升至最高97%,直接导致美国大豆进口成本激增500元/吨。 在美国大豆丰收的季节,中国这个最大买家却没有下达任何订单。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戈兰公开表示:再这样下去,美国豆农或将全部破产。 2024年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暴跌47%,而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却增长62%。
能源领域同样遭到精准打击。 中国对美国煤炭和液化天然气征收15%关税,重创了美国对华贸易的最大顺差领域。 得克萨斯州油田被迫减产30%,页岩油巨头频繁爆发债务危机。 自2025年3月起,中国完全停止从美国购买液化天然气,转向欧洲和其他市场寻找替代供应商。
中国同时实施了稀土出口管制,对中重稀土实施严格限制。 这一举措直接冲击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链,打乱了美国高端制造业的生产节奏。 在半导体领域,中国芯片出口额在2024年达到1595亿美元,历史性地超过了美国。
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加速推进。 中国进口商大幅增加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采购规模。 2025年6月,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高达1062万吨,占当月大豆进口总量的近87%。 俄罗斯、尼日利亚等国也成功分得市场份额。
国内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中国大豆总产量较十几年前增长66%,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发放专项补贴和完善产业链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 同时推行“大豆振兴计划”,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
高科技产业突破封锁。 华为推出完全自主可控的“原生鸿蒙”系统,国产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8%。 2025年前八个月,中国高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1.3%,新能源汽车对美出口逆势增长20%。
中国市场吸引力依然强劲。 美国消费者为中国制造的商品支付更高价格,一只普通牙刷涨价3美元,连衣裙价格飙升140%,部分商品涨幅甚至达到377%。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估算,取消“小额豁免”政策将使消费者人均多支出34至41美元。
美国零售巨头承受巨大压力。 尽管特朗普邀请零售商到白宫座谈,但无法解决供应链根本问题。 部分零售商被迫将商品囤积在加拿大,等待关税战结束后再运入美国市场。 美国超市货架出现空置现象,消费者面临价格上涨压力。
农业州成为特朗普的政治软肋。 作为重要票仓地区,农民生计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威胁到特朗普的政治支持率。 多个农业协会公开表达对关税政策的不满,要求政府尽快解决问题。
美债危机加剧经济困境。 2025年6月美国到期国债高达6.5万亿,全年到期总额达9万亿。 日本大量抛售美债,美联储也计划继续减持,迫使特朗普考虑大幅下调关税。
国际经济秩序重新洗牌。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增长23%,东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墨西哥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对华贸易。 联合国193个国家共同声讨美国单边关税政策。
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 越南承接了20%中国产能,但其60%核心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 墨西哥对美汽车出口增长33%,但40%零部件来自中国保税仓,形成“中国+1”的新型依存模式。
中美经贸磋商重新启动。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计划率团前往马德里,与中方展开第四次经贸磋商。 美国大豆协会要求将大豆贸易列为优先讨论议题,反映出中国反制措施已击中美方痛点。世界经济格局悄然改变。 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升至31%,美元份额跌破50%。 金砖国家本币结算机制扩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新的选择空间。
当美国超市货架逐渐填满中国商品,当巴西农民欢庆大豆丰收,当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稳步前行,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浮出水面:全球贸易的未来究竟属于关税大棒还是开放合作? 这场博弈留给世界的思考远远超出了贸易逆顺差的数字游戏。
热点资讯/a>
- 魔咒缠身!林诗栋三连败背后,藏着中国乒乓最痛的伤
- HYBE计划拓展美国业务 讨论筹措27亿元资金投入
- 不到三分钟!俄军占领欧洲最大“白色油田”,乌克兰命脉被剥夺?
- 实锤来了!2300吨菲船冲向我国海警,仅差100米,结果却大
- 深度剖析矩阵号系统代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