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口危机加剧,青年不愿生育的主要原因是房价高企与竞争激烈
曾靠着人口红利推动经济飞跃的韩国,现在正处在一个“人口消逝”的难题中。
虽然新生儿数量连续13个月都在增加,可是核心的总和生育率还远没有达到人口替代的水平。
就算政府拼尽了招数,年轻人还是不太愿意多生点?
韩国人口前景告急
在韩国的街头走走,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一幕:推着婴儿车的不是小孩,而是裹着小被子、穿得像迷你版宝宝的猫猫狗狗。
街角的宠物店总是热闹非凡,货架上摆满了宠物用的羊奶粉和各种口味的零食。
和旁边那家门可罗雀的婴儿用品店一比,热闹程度简直不在一个档次呀。
要想买到合身的婴儿衣服呢,大多得跑个十公里左右,去那些大型的商场才能碰到比较满意的款式。
这根本不是虚构的电影情节,而是韩国目前的日常生活,反倒成了这个国家人口不断减少最直观的体现。
到了2025年7月,韩国的新生儿总数终于冲破了2.1万这个关卡。
虽然已经连续13个月在增加,但放在整个人口发展的大局中,这点涨幅确实算不得啥。
到了2024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只剩下0.748,到了2025年略微上升到0.75。
生育率只有0.75,意味着每50对夫妻总共生不到38个孩子,这样的出生水平实在是让人心头一紧。
在经合组织的成员国家中,韩国的出生率一直稳居最后一名。
到了2023年,经合组织的平均出生率是1.43,而韩国的数字还不到这个的一半。
联合国用“急剧衰退”来描述韩国的人口走向,韩国央行也发出了警示。
照这个走向,到2040年代国家可能会陷入长久不振的状态。
人口减少的影响早已扩散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行业最受牵连。
现在一旦走进韩国的小学校园,看到学生稀少,真让人挺吃惊的。
在一档综艺里,主持人问学校的总人数,孩子们哗啦啦地说“23个”。
从2021年起,因缺少学生源,不少学校每年都在逐渐关闭。
在2021年,相关学校不到二十所,到2024年增长到三十三所,到了2025年,这个数字更是飙升到了四十九所。
幼儿园也开始大量关闭,曾经非常抢手的幼儿教师变成了最不景气的行业之一,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换个职业谋生。
砸钱促生育
为了鼓励大家多生娃,韩国政府也是蛮拼的,花了不少心思。
这16年里,他们总共花了超过2700亿美元在生育补贴上,到了2024年,《医学伦理期刊》还特别提到这个天文数字。
地方政府也是有自己的招数:首尔对第一个孩子补贴差不多1.1万元人民币,二胎及以上的话能拿到1.6万元,孩子在8岁之前,每个月还能多领到1600元。
仁川这边就更大方了,生个娃直接发大概50万元人民币的韩元奖励,挺厉害的。
有些地方呢,刚出生的娃一到户口,就马上把补贴打到账上,效率挺快的。
除了直接送钱,政府也想着帮年轻人腾出更多时间。
光州搞了个试点,让小学生家长10点就开始上班,成效还挺不错的,打算到2026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企业要披露育儿支持的相关数据,还得纳入评估体系里。
育儿假政策挺宽松的,父母双方都可以申请,最长还能休一年多点。
就连公务员升职圈,都把有孩子这事儿算作加分条件。
你也知道,服兵役对韩国男同志来说,基本算是个避不了的责任。
不过在2023年,有个提案引起了不少人热议:说只要男孩子在30岁之前生三个娃,就能免去服兵役这事儿。
虽然这个建议后来就收回了,但光是能想到出这样的点子,就能看出,政府为了提升生育率,确实是操心到不行啦。
为了让家长们能更方便地平衡工作和带娃,政府把托管服务搞得相当贴心到位。
晚上、周末还有假期的时候,都能找到合适的托管点。
就连育儿假也能分开几次用,不一定得一次休完。
政策上也照顾到那些有特殊需求家庭的细节问题。
外国家庭也能拿到育儿补助,就连请菲佣的钱也变得更便宜啦。
人家强调的可是“物美价廉”,努力帮各种家庭减轻养娃的压力。
年轻人不愿生的根本原因
政府推出的生育政策表面上考虑挺周到,然而,愿意生孩子的年轻人还是少了许多,很多措施在落实过程中还带点缺陷。
比如光州推的“10点上班”,实际上只是把打卡时间推迟了,工作量反倒没少,还是挺忙碌的。
中小企业要推行育儿政策可真不容易,一旦团队里有人请育儿假,整个运转就变得更困难了。
剩下的人只好拼命顶替,整个团队都受到影响,工作都跟着吃了亏。
再者,那种范围挺大的夜间托管,家长们大多是因为担心孩子安全问题,一点也不愿意把孩子送过去。
农村那边的幼托资源是真的紧缺,年轻人只得硬着头皮往大城市挤,结果反倒让住房和上班通勤这事儿变得越发棘手。
还有一条就是,年轻人不太愿意要孩子,主要还是因为生活压力实在太大了。
买房和结婚那些花销,一直在涨,政府拿的那点补贴,压根满足不了需求。
更让人觉得苦恼的是,补贴一到手,房租和孩子的学费就又开始涨了,实际上的压力反而没少减。
教育上的竞争还没有减弱,补习费贵得让人瞠目结舌,孩子连休息的时间都快被剥夺了。
即便是拼尽全力考上了大学,要想打破目前的阶层壁垒,好像也不太容易。
再说了,韩国社会特别讲究面子,不少年轻人为了买名牌、撑场面,还没结婚就先背上了负债。
职场里的性别差异问题还是挺明显的,女生一找工作,总会被含蓄地问到生育打算,怕刚进公司不久就得休产假。
就算顺利进了单位,等到晋升的门槛上,也可能因为担心她们要顾及家庭事务,而被忽略或者排在后头。
更难的是,女人下班后还得操持大半的家务事,还得帮孩子辅导作业。
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忙得不可开交,哪有心思生孩子啊。
所以一看到新生儿数连续13个月在涨,心里就觉得生育的热情可能要回来了。
专家倒是说了,这不过是疫情一结束,大家赶着补之前没时间要的娃儿罢了。
从长远角度看,生育率还有可能继续下降。
有美国的学者直接点说道,韩国生育率想明显回升,光靠政策压根儿不顶用,关键还在于国家的发展方式。
虽然韩国目前的经济表现还不错,但年轻人对未来的信心早就被高房价和繁重的工作压力给耗得差不多了。
在他们看来,生孩子成了件“奢侈”的事儿,再多补贴也难帮上忙。
韩国遇到的难题,对中国来说也具有借鉴价值。
到2023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掉到1.09,跟人家一样,也得面对“房价高得吓人、教育竞争激烈”的难题。
韩国的经历告诉我们,想要提升生育率可不能光靠发红包,关键还是得让年轻人有底气敢生娃。
结语
一个让成年人觉得充满希望的社会,才能自然而然地带来孩子们的活力和笑声。
参考资料:1. 新浪财经:《韩国7月出生人口同比增加近6%,已连续13个月上升》2025-09-24 2. 新浪财经:《韩国银行业罢工倡导推行每周四天半工作制,称有助缓解疲惫并提升生育率》2025-09-26 3. 央视新闻:《重返现场·变革风云韩国政府提升生育率的措施是否真正奏效?》2024-12-28 4. 钛媒体APP:《韩国,真的变成了绝育之国吗?》
热点资讯/a>
- 魔咒缠身!林诗栋三连败背后,藏着中国乒乓最痛的伤
- 实锤来了!2300吨菲船冲向我国海警,仅差100米,结果却大
- HYBE计划拓展美国业务 讨论筹措27亿元资金投入
- 抢下桑乔埃利奥特,泥沼中的埃梅里,正在思考复苏的正确路径
- 不到三分钟!俄军占领欧洲最大“白色油田”,乌克兰命脉被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