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六”与“沈六”有何不同?一个激烈冲突,一个稳重安定
十一国庆搞起来啦,祝愿大家节日愉快哈!也祝咱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繁荣昌盛。说到这个节日,想跟大家聊聊咱们的六代机,尤其是“成六”和“沈六”到底差在哪里?
自从“成六”和“沈六”一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网上的军迷们对它们的争论就没断过。到底哪款更牛逼,谁更强大?我也来抒个己见吧。一开始瞧着,我的感觉就是:“成六”像是要掀桌子,气势凌厉;“沈六”则显得稳扎稳打,挺踏实的。
说“成六”像是在掀桌子,可能大家都觉得没啥异议。毕竟三发布局,50吨以上的最大起飞重量,这在战机史上可算是前所未有的了。至于“沈六”,一副稳扎稳打的模样,很多人可能不同意。毕竟他已经采用了无尾设计,还搭配二元矢量推力,你能说这叫四平八稳?放眼全球,那些曾经的航空大国或有志成为航空强国的国家里,有多少一看到无尾布局就觉得自己再也没希望了。
没错,所谓的四平八稳主要是跟谁比较而已。在全球范围内比,只要是个采用无尾布局的六代机,别人一定会多看你一眼。看看目前那些志在搞六代机的国家:平尾、垂尾、鸭翼,要是你把这些都清理得一干二净,还剩几个敢继续玩这些花样?至于“沈六”,它身上哪些设计元素,一个都没剩,通通都被剔除得干干净净。
我跟你说,四平八稳这个说法,基本是跟我们国内比的。这几年下来,这种无尾布局的设计在咱们这里见得还挺多的。不仅有人“成六”“沈六”这么些机型,就连那一堆无人机,也都是采用的无尾布局。别看那些无人机体积小,可是如今展示出手的无尾布局无人机,个头也是挺大的。这说明啥?无尾布局的飞控技术,在咱们这已经堪称成熟了。至于二元推力矢量,虽然在全球范围里我们算不上第一,但去年珠海航展上也有人展示过了,技术上也算是挺成熟的了。两个成熟技术的结合,你说是不是有点四平八稳的味道?
说到“掀桌子”这事儿,也不是在夸谁,提四平八稳也不是在丢人。主要是两种用法的环境、作战场合差别挺大。先讲讲“成六”这个飞机,它是陆基的战斗机。对我们来说,不管现在还是未来,要真正打仗的话,还能让它只盯着机场那块二亩三分地?显然是不行的。实际作战的可能性,已经在迅速降低了。
对我们而言,未来的空战能扫到多远?第一岛链已经成为过去式,歼-20已经推到了那儿。接下来,六代机得往第二岛链那边走。作战空域远得多,而且威力还要大,那就得有更长的航程和更多弹药。这一来,最大的飞行重量就得大幅度上升。重量一增加,推力得配得上,要是不够那两台发动机怎么办?于是,三发动机布局就出现了。看这个情况,是不是有点掀桌子的感觉了?
其实,这个发展对咱们来说,基本就是个不得不走的路。说起歼-10,它其实还是个轻型战机,到了五代机这个档次,别说歼-10了,就算歼-35,最大起飞重量也已经突破30吨,放在世界上,那也是名副其实的重型战机了。至于歼-20嘛,更不用多说。我们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何会飞快提升?关键在于作战环境和战场的变化,空战范围被大幅度拉长。这也是个不得不面对的趋势。想要跟上这个节奏,从技术到飞机的外形来看,不就是一个“掀桌子”的节奏嘛。
再说说“沈六”吧,大家都觉得它的设计照着舰载机的样子搞得。至少目前咱们能看到,“沈六”的前起落架是双轮,这也从某种角度验证了这个猜测。而且既然是舰载机,起飞重量、尺寸、起飞速度这些指标都得受到严格限制。此外,舰载机能跟着航母一起出海,那作战半径自然得相应缩短。限制多了,需求自然减少,所以“沈六”看起来挺扎实,中规中矩,无非就是个稳定的架势。
说到谁更厉害、谁更牛,的理解,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战场。单靠“成六”不行,光靠“沈六”打不了这场仗。所以,这两哥们儿一块儿,算是同一辈的兄弟,不能说谁更出色、谁更强壮。要想比,得看将来在研发上谁先出来,谁先定型,谁能率先冲锋。在一个,还得看运气,谁能在实战里抢占先机,取得好成绩。
其实讲到不同的战场带来的需求,也不光是飞得远、载荷大的问题,许多东西都会跟着变化。比如说你要去第二岛链打仗,你能带着预警机出战吗?没法带预警机,就得靠自己解决问题,或者依赖更先进的天基系统帮忙。而舰载机嘛,现成的成熟作战体系可以用上,方便得很。所以,因为战场环境不同、作战条件不同,飞机的设计要求和目标也就各有差异。归根结底,打仗的那帮人,说到底还是要看谁先拿到战绩来证明自己。
热点资讯/a>
- 魔咒缠身!林诗栋三连败背后,藏着中国乒乓最痛的伤
- 实锤来了!2300吨菲船冲向我国海警,仅差100米,结果却大
- HYBE计划拓展美国业务 讨论筹措27亿元资金投入
- 抢下桑乔埃利奥特,泥沼中的埃梅里,正在思考复苏的正确路径
- 不到三分钟!俄军占领欧洲最大“白色油田”,乌克兰命脉被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