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1972年,毛泽东为何不向日本索赔?周恩来解释后才知毛主席多高明

点击次数:79 发布日期:2025-08-25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向全日本宣布实行无条件投降,接受《伯茨坦公告》。自此刻起,荼毒中华大地的抗日战争结束了。

纵观近代史,战争结束以后签署战后条约已经成为惯例,条约中主要包含了战争赔偿的问题。

例如: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依据条约内容向中国收取大量土地和两亿两白银。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据资料统计,军队伤亡380多万人,百姓伤亡3120万人以上,重伤致残者不计其数。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战争导致的间接损失高达5000多亿美元。

要知道,当时日本的年收入为7.7亿美元。如果按照这个水平来赔偿我们的损失,40年也难以还清。

然而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战争赔款,为什么在1972年,毛主席却放弃了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呢?

1972年9月29日,北京。经过四天的磋商,中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发表声明。声明首先是日本对侵略中国的道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在声明的第五条,中国单方面表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至此,因为二战中日军侵华导致的战争赔偿问题,因为中国方面的放弃画上句点。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放弃的只是日本国对中国这个国家的赔偿,而日本该如何赔偿受灾多年的中国人民,在这个声明中并未显示。

中日联合声明一经发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其实声明并不是真的由这4天临时磋商出来,国内早早都对这次日本访华的结果有了定论。

1972年7月27日,日本公明党中央执行委员长竹入义胜在日本首相正式访华前提前来到中国。

竹入义胜来华以后,周总理负责接见了他。在会谈中,周总理将经过毛主席同意的《联合声明草案》八项向竹入展示。

《草案》八项中有一条关于战争赔偿的条款,内容是:“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放弃向日本要求战争赔偿的权利。”

看到这条竹入义胜极为震惊,脑袋都开始发懵。突然他听到周总理问到:“这是我们的考虑,田中那里能够接受吗?”

竹入义胜回答道:“我现在也不知道,不过,为了早日实现中日正常邦交我们会竭尽全力的。”

这份草案经竹入义胜带回了日国内,然而日本对中方愿意放弃赔款的善举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相反的是,经过外务省的研究,他们认为在“日台条约”里,蒋介石已经代表中国宣布了放弃向日本提出战争赔偿的权利。

如果在中日联合声明中再次写入有关赔款的内容,会让中国认为仍然具有这种权利,引起矛盾。所以,日本方面打算在首相访华正式谈判的时候,要想办法避免提及有关战争赔偿的问题。

至于刚才所提到的“日台条约”,则是蒋介石在1952年与日本政府签订的。

1946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政府积极将抗日战争“损失调查委员”更名日军侵华“赔偿调查委员会”,对侵华造成的损失和日方赔偿一事展开核查。

1947年,经过国民政府1年多的核算,日本理应对我方支付战后赔偿216亿美元。当时美国站已经接手了日本,而且站在国民党这边,所以十分支持日本对中方的赔偿。

据统计,当时日本在海外资产的总值为309亿美元,而东北地区的各类工厂就占了这笔资产近一半。蒋介石要求在东北大地上的工厂全部属于中国,却遭到了苏联方面的反对。

苏联方面认为,1944年苏联派出近200万军队帮助中国清剿东北地区日本关东军,所以东北地区所有的工业资产都是他们的战利品。中、美、苏三方就此赔偿一事僵持下来。

1946年5月,当苏联军队从东北撤离时,拆除了东北地区65%的发电厂,80%的钢铁产业,几乎席卷一空,苏联人这下赚了一大笔。

蒋介石对此事非常愤怒,因为反观日本国内,二战以后日本本土资源几乎耗尽,想要得到满意的战后赔偿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关于日本战后的赔偿问题就此搁置,但中国还一直保有对日本要求赔偿的权利。

蒋介石本意是等战争结束等候日本慢慢发展,分批赔偿。然而随着蒋介石政府在国共内战中的糟糕表现,美国态度有了反转。

美方决定扶持日本,使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桥头堡。于是一直到蒋介石败退台湾,日本对我国的赔偿仅有2200万美元,相比于我们的损失连九牛一毛也算不上。

美国为了加速桥头堡的建设,在1951年9月,于美国旧金山主导了有利于日本摆脱战争责任的会议。会议上有人提出:“所有盟国及其国民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的所有要求。”

这次会议上,由于美、苏、法等国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合法席位,因此被排除在外。

国民党政府起初还表示:“中国不可能放弃赔偿要求。”但面对来自美方的压力,台湾当局还是屈从。菲律宾总统代表访问赴台访问蒋介石时,蒋介石还宣称:“我们不需要一分钱。”

为了向美国示好,蒋介石还说“同盟国也不应增加负担,特别是避免日本负担太沉重。”

到了1952年,台湾方面就与日本签署了《日华合约》。条约关于战争赔款方面规定:“中华民国”自愿放弃日本应根据旧金山和平条约提供的服务和利益。

因为蒋介石的甘当鹰犬,才有了后来日本首相访华时敢于争论的底气。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为了真正实现亚洲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也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一直在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

然而日本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这个目标一直没有进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美关系逐渐缓和。

1971年,日本首相佐藤荣作突然得到消息,“基辛格博士于7月9日至11日秘密访华,尼克松总统定于明年5月以前访华。”

佐藤荣作于1964年11月出任日本首相,在他执政期间,佐藤政府紧紧追随美国,亲蒋反华,中日关系毫无进展。佐藤荣作在七年任职期间,前后数十次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他的形象在我国最高领导人眼里可谓是臭名昭著。

中美即将建交的消息对他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日本国内舆论一直要求“跟紧美国步伐,与中国建交”,迫于无奈,佐藤只好发出了访华请求。

面对这样一个毫无忏悔之心的跳梁小丑,毛主席第一个回应:“我们不会和这种人做朋友!”

周总理则直接驳回了佐藤荣作的访华请求:“鉴于佐藤荣作首相种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表现与出尔反尔的行径,中国不可能与佐藤政府建交!”

周总理这番话可谓是意义深刻,不可能与“佐藤政府”建交,那就是日本还有机会。在国内外形势的逼迫下,1972年7月,佐藤荣作引咎辞职,紧接着,田中角荣出任新首相。

田中角荣出任首相两个月以后,于1972年9月25日正式访华。

周总理在北京机场热情地迎接了田中角荣,无数镁光灯也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按照毛主席和周总理早已商定好的计划,先由周总理出面协商,一定要让日本承认曾经的错误,有了这样实质性的进展以后再有毛主席出面接见田中角荣。

当天下午,人民大会堂第一次首脑会议上,田中角荣首先就侵华战争提出道歉,会议气氛一时好了很多。

然而在协商中日联合声明内容时,田中角荣说出了这样一段话:“过去几十年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

听到“添麻烦”这句话时,会场热烈的气氛为之一顿,但田中致辞结束后,中方还是报以热烈的掌声。

到了会谈第二天,周总理率先发表意见:“在昨天宴会上,田中首相说给我们添了麻烦,用“添麻烦”来表述日本军国主义带给中国人的苦难,中国人民那里是通不过的!”

田中角荣听闻连忙说:“在日语里,“添麻烦”是诚心诚意表示谢罪的意思,而且也表示不会再犯,请求原谅,分量很重。”说完还表示如果这样表达不合适,可以按照中国的语言习惯来改。

最终,田中角荣在中日联合声明里写到: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由于之前双方已经交换了联合声明草案,所以谈判进行得十分顺利。但到了有关日本战后赔偿的问题时,双方又一次展开唇枪舌战。

日方十分坚决地认为,关于中国战争赔偿要求权利在“日台条约”里已经有了定论,所以这次的中日联合声明不应该再有关于赔偿相关事项。

周总理对这番谬论十分严肃的指出:“日台条约”签订时蒋介石已逃到台湾,所谓的放弃赔偿要求只不过慷他人之慨,那时他已不能代表全中国。而战争所遭受的伤害主要在大陆,我们是从两国人民之间是友好的关系出发,不希望日本人民赔偿负担沉重,因此我们才放弃的赔偿要求。”

周总理强调说:“毛主席考虑到,我们国家在清朝也曾受过赔款的苦,庚子赔款赔了1.3037亿万两,平分到每个中国人大约是一两银子,到最后赔偿款还是由老百姓出。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罪行无可饶恕,但很多日本百姓一定程度上是被迫无辜的。”

在周总理强大的外交能力下,谈判最后还是有了一个好的结果。中日联合声明中包含了几项重要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2.决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

3.决定自1972年9月29日起建立外交关系,并尽快互换大使;

4.日本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原则;

5.中国放弃对日本国的赔偿要求。

自此声明以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事后还是有人问起毛主席放弃赔偿要求的原因,周总理这样回答:“

除了主席不忍心日本老百姓受苦,日本方面赔偿能力也有很大问题。日本赔偿东南亚各国的战争赔款不是钱,而是一些物资,也不是用最好的机器来做赔偿。比方说铁路就都是得的,再把旧的刷刷漆,就给运了过来,把一些次品赔给你。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也只会拿到一些残次品,没什么意思。所以毛主席便决定不要赔款了。”

虽然声明上我们放弃了日本对中国的赔偿,但对中国人民的赔偿日本还是有所表示的。

从1980年开始,日本无条件为我们提供数批低利息贷款和数个项目的技术援助,总计约200亿美元。

这给了新中国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