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若再失利,中国将完胜中美关税战,美国后果堪忧
2025年8月29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比4的投票结果,维持了此前国际贸易法院的裁决,认定特朗普政府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对多国征收关税的行为违法。
法院明确指出,该法律旨在应对“异常和特殊的威胁”,并未授予总统通过行政命令普遍征收关税的权力。这已是特朗普政府在关税诉讼中遭遇的第二次失败。
早在2025年5月底,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就已作出类似裁定。 不满判决的特朗普政府于9月3日正式向美国最高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推翻下级法院的裁决。
此次诉讼的起因是2023年4月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再次挥舞关税大棒,以“国家安全”为名,对中国等多国商品加征了20%的“芬太尼关税”和10%的“对等关税”。
他使用的法律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是一项1977年通过的应急法案,此前从未被用于征收关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警告,如果最高法院最终维持原判,美国财政部将不得不退还大约一半已征收的关税。
截至2025年8月下旬,美国企业已支付了超过2100亿美元的“非法关税”。 若裁决推迟到2026年6月,待退款项可能高达7500亿至1万亿美元,将对美国财政运作造成“极大混乱”。
贝森特用“灾难性”和“非常可怕”来形容可能的败诉后果。 他坦言:“如果法院这么判,我们就必须照做。 ”
尽管他也表示对在最高法院胜诉“有信心”,但特朗普政府已连续输掉两场官司,显示出美国司法界对其滥用总统权力行为的广泛反对。
法院裁决背后的逻辑十分清晰:关税是国会的核心权力,《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授权总统在紧急情况下颁布某些经济措施,但不允许总统采取全面行动,更不意味着授权其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征收关税。
特朗普政府对裁决的反应十分强烈。特朗普本人批评上诉法院“极具党派性”,宣称裁决若成立将“彻底摧毁美国”。
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称裁决是“非民选法官干预行政权力”,表示将“动用一切行政资源”继续推进关税政策。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则认为,不利裁决将“向世界发出一个信号,即美国缺乏捍卫其自身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决心”。
国务卿鲁比奥也警告,裁定总统的关税政策非法将“引发严重的外交尴尬”,使与欧盟、日本、韩国等已进行数月的谈判化为泡影。
这些关税政策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造成了实质损害。 数据显示,关税导致进口商品平均涨价17%,婴儿用品、家具、电子设备首当其冲。
每户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约2400美元,尤其中低收入家庭感受最为明显。佛罗里达州的玩具商面临仓库拥堵成垃圾场的困境,洛杉矶港的集装箱量暴跌31%。 美国企业不仅承受着成本上升的压力,还面临着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表现出惊人的战略定力。 中方没有采取激烈反制措施,而是专注于制造业升级、本币结算和扩大多边合作。 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达5.3%,出口增长7.2%。
中国对美出口增长虽然放缓,但对东盟、俄罗斯、非洲的出口却在悄然爬升。 出口结构正在重组,惯性正在被打破。 新能源车与锂电池等“新三样”出口表现强劲,不再依赖单一市场。
中国通过RCEP、“一带一路”倡议等多边机制,悄然构建了替代市场体系。 中国与东盟、欧盟的出口合作不断扩大,将美国市场的比重降低,形成了更稳定的出口基地。
美国试图通过日印澳框架复制一个“去中化供应链”,但面临现实挑战。 印度工业基础薄弱,东南亚产能有限,澳大利亚本身依赖中国市场。这场所谓“脱钩”更像是一场政治愿景,而非现实落地。
特朗普曾吹嘘“关税由中国支付”,但现实表明美国进口商才是关税的实际承担者。 他们要么通过涨价转嫁给消费者,要么压榨中国供应商降价。
但中国企业早有应对,通过东南亚产业链分流减少了美企的谈判筹码。一旦关税退返,中国企业将彻底摆脱“被迫割肉”的枷锁,而美企拿到退税后采购意愿回升,中美贸易链或将迎来报复性反弹。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2018年特朗普对欧盟钢铝加税时,欧盟立即发动报复性关税,逼得美国农民领救济金。
这场官司的核心不只是“关税合不合法”,而是赔不赔钱。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估算,2018年以来,美国企业为这场关税战买单超过2100亿美元。
如果最高法院维持原判,并要求全额退款,金额可能直冲1万亿美元。美国财政部可能需要从紧急拨款账户里掏钱,这将推高联邦债务。
现在美国财政赤字已经成了“无底洞”,每一笔额外支出都可能引发国会激烈争吵。 而这笔退款不是几十亿,是万亿级别的“窟窿”。
一旦退款到账,进口商的成本骤降,看似是好事,但短期内将引发市场价格混乱。 尤其是汽车、机械、电子零部件等行业,原本建立在高关税预期上的商业合同、供应链定价,都要重新洗牌。
中国出口企业可能会迎来“反弹红利”。 由于美国进口商可以重新与中国供应商签长单,压价压力将明显减轻。 根据对长三角出口企业的调研,一旦关税壁垒解除,企业利润率将显著提升。这场诉讼大战引发了全球关注。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这一裁决引发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疑问,即此前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是否还具有效力。
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戈亚尔8月29日表示,印度不会“屈服”,而将专注于开拓新市场。 印度官员透露,新德里暂无报复计划。 被美国同样加征高达50%关税的巴西已启动经济对等法案相关程序,总统卢拉表示,尽管巴西已着手准备反制,但仍希望通过谈判化解争端。
美国与盟友间的贸易谈判仍在继续。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8月27日突然取消赴美行程,据称是因为对美国总统行政令包括日本增购美国大米和降低农产品关税的计划感到不满。
欧盟委员会8月28日公布了一份法律草案,拟将所有美国工业产品的进口关税降到零,希望换取美国下调欧盟汽车进口关税。 但欧洲议会已有反对声音,抨击欧盟单方面让步讨好美国。
这场官司揭示了美国总统权力的边界问题。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院长欧文·切默林斯基说,特朗普政府已存在“系统性违宪和违法行为”。
起诉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企业出庭代表、美国司法部前官员尼尔·卡蒂亚尔指出,如果特朗普政府能够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关税,那就意味着“总统只要宣称存在‘紧急状况’,就能为所欲为”。
美国宪法赋予国会征收关税等税款的权力。但近几十年来,国会也通过多项立法把部分关税设定权让渡给了白宫,不过其中大部分法律只允许总统在有限情况下、有限度地征税。 特朗普政府就是瞄准了这一“灰色地带”。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美国关税政策进一步调整,其平均有效关税税率目前已达到18.3%,是1934年以来最高水平。 这不仅对中美贸易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也在重塑全球贸易体系。
热点资讯/a>
- 社区便民服务暖人心,共享工具邻里亲,科技助老显温情
- 停止线后移了!九江长虹大道调整!司机吐槽能治堵吗?
- 你敢信?西方媒体费尽心思拍的中方照片,最后成了我们的神助攻
- 美媒关注:提高外国公司获取中国技术的门槛,中方又出手了
- 一文读懂护肤界的 “身份密码”:妆字号、特字号、械字号究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