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薄一波王震晚年争排名:谁也不肯排第一

点击次数:83 发布日期:2025-07-09

说起开国元勋里的奇事,薄一波和王震这对老战友的故事绝对让人意想不到。两个人到了晚年,竟然为了一个排名争得面红耳赤,可争的不是谁排前面,而是谁排后面!

这事儿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顾委改组的时候。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王震从中南海开完会回来,手里拿着一份副主任名单,上面他排第二,薄一波排在他后面。可名单上还有铅笔印,把薄一波的名字圈到了王震前面。

王震身边的工作人员看了直纳闷,按理说王老的资历排前面也说得过去啊。可王震一看就急了眼,立马跟工作人员解释:

“你懂什么!薄老那可不是一般人,他是老资格的政治局候补委员,经常列席政治局常委会。这人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要不然能在阎锡山那个老狐狸手底下闯出一片天地?党政军群财文,哪样他不行?我怎么能排他前面?”

互不相让的“谦让之争”

事情还没完。薄一波那边也不干了,坚决反对王震排第二。两个人就这样推来推去,谁也不肯排第一。

最后薄一波急了,直接撂狠话:“我是常委,有权力坚持这个提议!”

王震一听,顿时没辙了。最终的结果就是王震排副主任第一位,薄一波排第二位。

这事儿要是搁在别人身上,估计早就为了排名打破头了。可这两位老同志偏偏反过来,谁也不愿意占便宜。

延安初识,一见如故

说起这两人的友谊,还得从延安那会儿说起。

薄一波第一次见到王震,就被这个同龄人的性格吸引了。王震这人生性耿直,火爆脾气,有人形容他“怒则嘴咧齿突如金刚,乐亦嘴咧齿突似孩童”。在军中,大家都叫他“王胡子”,每次接到新任务,他就蓄起胡子,不完成任务绝不刮胡子。

薄一波呢,书生出身,斯文模样。不过这人也有意思,1936年出狱后去山西新军当总政委,为了镇住那帮阎锡山的旧军官,特意留了大胡子。后来那些军官见识了薄一波的真本事,就连纵队司令鲁英麟都不敢在他面前造次。

两个人都留胡子,可用意完全不同。王震是为了明志,薄一波是为了震慑。就这样,“王胡子”和“薄胡子”在延安结下了深厚友谊。

患难见真情

1963年,王震在云南昆明为支边农垦忙得团团转,正好遇到了刚兼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的薄一波。

薄一波一眼就看出王震心情不好,闷闷不乐的。一问才知道,王震跟农林口某些领导意见不合,工作不顺心,这火爆脾气憋得够呛。

薄一波当即推心置腹地劝他:“你这个将军本来豁达大度,内省无疚,何惧何忧?问题总会解决的,火气可不能太大啊。”

这番话让王震豁然开朗。他想起毛主席当年也这样劝过自己,要控制脾气,不能意气用事。

两人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最后王震愉快地接受了薄一波的建议。

风雨同舟数十载

在那个特殊年代,两人都遭受了不公正待遇。可他们都挺过来了。

1972年,王震重新参与国务院工作,1975年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协助周总理抓经济。1976年那个不平凡的年份,王震为挽救党和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

薄一波在1978年恢复名誉,1979年重新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两人又在同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

1982年中顾委成立,薄一波任副主任第一位,主持日常工作。1985年中顾委改组,王震也加入进来,成为副主任。

晚年情深意更浓

到了晚年,两人往来更加频繁。1986年4月,得知薄一波要去湖南,王震特意建议他到毛主席和刘少奇的家乡看看。

6月份,薄一波真的按照王震的建议成行了。王震高兴得不得了,专门写信给薄一波:“湘人传来消息,我公访问毛、刘、彭老一辈故居,这是令人感奋的喜事。”

1987年十三大前,中央成立七人人事安排小组,薄一波牵头,王震是成员之一。两人又一次密切合作。

历史见证者的友谊

1992年,中顾委完成历史使命后撤销。薄一波和王震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任务,共同书写了历史上的辉煌篇章。

从延安初识到晚年相伴,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从风雨飘摇到改革开放,两位老同志的友谊经历了时代变迁的考验。

他们的友谊不仅仅是个人情感,更是那一代革命家精神品格的体现。在名利面前,他们选择谦让;在困难面前,他们相互扶持;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立场一致。

这种纯粹的友谊,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显得格外珍贵。那个争着排后面的故事,至今听来仍让人感动不已。

说到底,真正的友谊不是你争我夺,而是相互成全。薄一波和王震用他们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君子之交淡如水”。

你觉得在当今社会,这样的友谊还存在吗?这种谦让精神是否值得我们学习?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