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妹子”卖房2000万创业,靠大单品年销8亿,拿下品类第一
2021年对“松鲜鲜”的老板易子涵来说,可能是过得最不容易的一年。
她新搞的品牌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现在急着要推广,多卖点货。为了这个,她把房子卖了,凑了2000万,大部分都拿去搞直播带货了。可没想到,找的MCN机构不靠谱,货没怎么卖出去,钱也基本白花了,害得公司资金链出了问题,差点儿就关门了。
第一季度过完,公司账面上就只剩400万了,家里人都劝她算了,可她还是决定继续留在商场上拼一把。“大家对健康的需求一直都在,关键是我之前不懂怎么做生意。”
松鲜鲜是个2020年开始卖的调味料牌子,它家官网说东西都很健康,啥添加剂都没有,卖的东西有调味料、酱油、酱料这些。最火的是松茸调味料,卖了销售额的六成呢。到了2023年,松鲜鲜在抖音调味料的排名里拿了第一,天猫和京东的鸡精排名里也是第一。
在线下,品牌已经进入了超过十万家超市和零售店。易子涵表示:“从2021年开始算起,松鲜鲜的收入每年都翻了三倍多,到了2022年,它就开始一直赚钱了。”
【松茸调味料的来源】
把松茸加到调料中的想法,是易子涵小时候的经历给他的灵感。
90年代的时候,她在都江堰旁边长大,家里在风景区开了个小餐馆。她看到各种山里的美味都能变成桌上的菜,比如松茸、牛肝菌这些,就算不放什么调料,吃起来也特别鲜。
2012年,她在杭州复兴大桥旁边找了个店铺,开始卖些轻食像沙拉这样的东西。为了调味,她琢磨着用各种蘑菇粉来顶替那些添加剂,让味道更鲜美。而且,她还自己动手做了腰果酱、花生酱、红油辣子和香菇酱这些调料。
那时候微信营销正火,喜欢写作的易子涵就在朋友圈给餐厅打广告,还分享自己对健康吃饭的看法,吸引了不少想法一样的朋友。但可惜的是,餐厅只开了一年就关门了。她觉得,主要还是因为那时候大家对健康吃的观念还不深,再加上房租太贵,经营上也有点问题,最后就没赚到啥钱。
2015年的时候,她另外弄了个公众号,名字叫“学做素食”,想着通过这个实用的名字能拉到更多喜欢素食的粉丝。同时呢,她还和工厂联手做起了调味料,不仅有火锅底料,还有各种酱料,都放在公众号里卖,结果挺受欢迎的。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们通过私域运营聚集了三十多万粉丝,这些人后来就成了松鲜鲜初创时的核心支持者。
转为制作松茸调味料,既是因为当前的情况需要,也是因为碰上了好机会。
她重新审视了所有产品类别,想找出一款值得全力投入的单品。那时候,她决定放弃年销售额高达3000万的黑芝麻丸,“因为觉得滋补品市场的成长空间有限”。最后,她从众多产品中挑中了用来提味的松茸鲜,这款日常调味品的月回购率能达到20%。
好多家庭不吃鸡精和味精,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需要让食物更鲜美。那时候市场上还没啥特别好的产品,这就给了松茸鲜一个出头的机会。
2020年,易子涵带着他的团队搬到了杭州,招揽了一批擅长电商运营和品牌打造的专家。他还投入100万资金,给松茸鲜换上了一套全新的包装形象,并且给品牌起了个新名字,叫做“松鲜鲜”。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易子涵找了好几个网红营销公司一起搞直播卖货。为了保险,她没选那种要先付钱还得给提成的方式,而是跟公司商量好,先交一笔钱,要是销量不达标,就能拿回一部分钱。
但这些地方大多都没按约定办事,钱也不退,虽然最后打官司赢了,但还是一毛钱都没拿到。”易子涵叹了口气说。于是就有了故事开头的那一幕。
那时候直播特别火,易子涵对自己的产品很有把握,觉得主播和网红们肯定会喜欢。于是,她没找那些不靠谱的中介MCN,而是亲自去拜访那些达人,直接和他们谈只拿佣金的合作。经过一年的打拼,她的抖音月销售额从两三万涨到了二十万。更厉害的是,从二十万到两千万,只用了短短六个月。
在这段时间里,松鲜鲜不仅在天猫、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站稳了脚跟,还开拓了线下销售路径。现在,他们大约8亿的收入里,有四成是线下卖出的,快六成是通过线上平台获得的,另外还有一丁点来自自己的私域渠道。
【找准赛道成为品类开创者】
《天下网商》总结了松鲜鲜快速走红的几个关键因素:
“松鲜鲜”这个牌子,以前叫“清心湖”,但跟产品特点不太搭边。现在的新名字,一听就和松茸有关,还能让人想到松茸那种天然的鲜美味道,给顾客留下“鲜”的美好印象。无论是品牌名还是包装上的松茸图案,都成了这个牌子的标志。
2.创造新类型产品,通过主打产品的营销策略,让“这个类型就等于这个品牌”。
瞅准市场空缺,在大品牌林立的领域里创造新品类,靠着特别的食材和配方来比拼,让松茸调味料这款产品大火,接着又围绕松茸不断推出新品,打造出一系列产品。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松鲜鲜的松茸调味料在这细分市场上,从2020年到2023年,已经连续4年销量全国领先。
3.一开始只做私域,后来慢慢发展,把所有渠道都包括了进去。
到现在为止,松鲜鲜已经有了快一百万的忠实粉丝,主要通过微信这些私人平台来卖东西,而且大家回头再买的比例高达300%。同时,因为日常调味品是大家必不可少的,加上大家的购物习惯,松鲜鲜特别看重线下超市这个销售点,现在已经成功进驻了十万家零售店。
4.要加强团队建设,像财务专家那样精打细算,控制好成本和提升工作效率。
易子涵说松鲜鲜是一家搞互联网的公司,他们不光有研究产品和管供应链的人,还有管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的,也有做直播的,品牌和市场的专家也都在。就连拍电视广告的活儿,他们也是自己团队一手包办的。
根据红餐产业研究院的信息,到2024年,餐饮调味料的市场大小预计会超过6500亿。这里面,像盐、酱油这些基本的调料占了大约62%,而蚝油、卤料等那些混合调料则占了32%。
松茸调味料因松鲜鲜而大火,引得竞争愈发白热化。像海天、太太乐、千禾味业、恒顺这些行业大佬,都忙着挤进健康调味品的市场,还有好多小牌子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这些新情况既给松鲜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也激发了它的新活力。
易子涵觉得,关键是要把自个儿的事儿做好,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让品牌更深入人心。“说到底,品牌和那份初心,才是咱们最硬的底牌。”
以下是《天下网商》采访松鲜鲜创始人易子涵的内容摘要,部分内容有所省略:
【在微信流量红利期积攒“种子用户”】
《天下网商》问:你最初是从开餐馆起家的,后来才转到做调味料,这有点像机缘巧合,并不是一开始就铁了心要往哪个方向创业吧?
易子涵说:真的不一样,我创业的初衷和别人大相径庭。一般人创业嘛,都是先找个方向,做做市场调研,觉得可行就一头扎进去。我呢,就想传播健康理念,特别是现在大家人均GDP都破一万美金了,这愿望挺实在的。你想啊,中国有3亿多高血压的,1亿多糖尿病的,还有好几亿的胖子和痛风患者呢。咱们追求的不该只是活得久,而是要健健康康地老去。
《天下网商》问:为啥你们一开始会选择用微信来推广,还在网上搭起了销售平台呢?
易子涵说,回头想想那次失败,主要是房租和人工开销太大。那该怎么解决呢?房租嘛,找个不用付房租的地儿不就结了;人工这块,我也不用雇太多人来招待客人。这两块开支省下来,成本就能降不少。
我和我先生在微信上用有赞开了个小店,那时候它还叫口袋通呢。我们卖的是自家做的、没加添加剂的火锅底料、果蔬调味粉这些。做着做着,发现这行真挺行的,才三个月就挣了十万块。开餐馆那会儿,我的微信上就攒了两万多的老朋友。到了2012年那会儿,啥群啊运营啊都不用搞,只要在朋友圈发一句这产品多好,再附上几张美食照片,东西就能卖出去。这两万朋友里,一半儿都会买,转化率高达一半,简直不可思议。
《天下网商》问:那时候,你们是不是自己管供应链的呀?
易子涵说:“二零一四年,我们试着开了家工厂,但我很快就发现,管理工厂真不是我的强项。工厂里的事儿太多了,我又不懂怎么安排,所以就把工厂关了。后来,我就改成了入股,跟工厂一起合作。”
我文案和销售都挺在行,研发也是一把好手。松鲜鲜现在的所有产品,都是按我的研发想法来的。咱们公司有十几个产品经理,二十多位研发人员,但产品的设计点子,都是源于我对用户需求的琢磨。我们围着用户需求转,不追着市场上的热门货跑。热门产品,人家都做过了,你再跟着做,不就成了跟屁虫嘛。
《天下网商》问:微信那时候流量大,粉丝又多,你没想过当个卖东西的网红吗?比如说多接点品牌广告啥的。
易子涵说:那时候,我压根儿没想过要推销其他品牌(产品)。其实,不少品牌都找过我们合作,有的甚至还直接给钱让我们写文章,刚开始的时候,发一篇就能给十万。但我都一一回绝了。为啥呢?因为我觉得这样做会损害我们公众号的形象。要是啥货都推销,产品质量不过关,或者不合用户的意,那大家对我们的信任可就全没了。信任一旦失去,啥都没了。对我而言,用户的信任比眼前的收入重要多了。
【最大的触动是学会了选择赛道】
《天下网商》问:2020年时,你在微信上已经有了稳定的赚钱路子,也有了忠实的粉丝群,咋还想着搞个新牌子松鲜鲜呢?
当年我们的销售额做到3000万时,不仅卖调味品,还尝试做些滋补品,像那种经过九蒸九晒的芝麻丸。但我看有个做芝麻丸的领头羊,年销售额都上亿了,整个芝麻丸市场加起来也就两三个亿,感觉这行天花板太低,没啥搞头了。于是我又回头专心做调味品,毕竟这行的大佬们年销售额能达到两百多亿,市值高峰时有七千多亿,整个市场有五六千亿的盘子。这么一对比,调味品这行真是潜力无限,所以我就下定决心,继续深耕调味品了。
那时候,商学院的一位老师帮我们做了个决定。他查看了天猫后台的所有商品,注意到松茸鲜蔬粉(也就是松茸调味料的前身)已经卖了一年多。他看到这款产品的月自然回购率是25%,然后说了句话,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要是你把这东西摆到路边免费送,五个人里头能有一个回头再来买,你这生意就算是稳了。”
挑个合适的行业方向,然后翻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啥的,来研究下调味品这行。我注意到,虽然不少人不吃鸡精,但他们肯定想吃更美味的菜肴,可就是没有既健康又能提味的调味品来满足他们。这不,我就瞅准了这个空缺。
《天下网商》问:选了方向后,你们接着都做了啥?
易子涵说,他们现在一门心思全扑在松茸调味料上。接着就是给产品起个响当当的名字,找个合适的市场位置。我为了弄清楚定位这回事,把相关的资料看了上百遍,毕竟请不起特劳特或里斯这样的大师。所以我就自己上网找书看、找视频学,还听各种课程,一点点摸索。之后,我又找了好几家设计公司来优化包装。最开始我们叫“清心湖”,包装也挺土的。后来改成“松鲜鲜”,换了四家设计公司,花了100多万,直到2021年底,包装的事儿才算尘埃落定。
我们品牌主打的就是让人吃得放心,也就是追求健康调味。接下来,得琢磨琢磨怎么推广它。老一套的电商平台没啥展示机会,好在抖音和小红书能帮我们露露脸。
2021年我尝试做抖音,当时觉得挺容易的。我们就找了一些网红管理公司合作,给了他们十万块,他们承诺能卖三十万,还说会签合同保证。我心想,只要多找几家这样的公司签约,销售目标肯定能达成。但结果呢,有的公司只帮我们卖了几千块,有的甚至一件都没卖出去。我去找他们退钱,他们就是不退,打官司也全输了,最后这些公司直接倒闭了。那一年,这样的坑货公司特别多,我们就碰到了好几个。再加上我们为了扩大业务,花了好多钱在设计、租房、发工资,还有其他各种杂七杂八的开销上,总之,那两千万基本都打水漂了。
所以在2021年年初被骗后,从第二季度起我就着手学习怎么在抖音上做推广。一直到2022年5月,我的抖音店铺才终于有了20万的月销售额。很多人做不到这样不断尝试和改进,更别说坚持这么久了。虽然看起来也就一年多,但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要熬上十多个小时,一点进展都没有,还得不断往里砸钱。
《天下网商》问:你主要忙的是哪方面的工作呢?从那以后,你一直在努力跟各种达人合作,还有干其他什么事情吗?
易子涵说:我通常有个习惯,就是一段时间内专心攻克一件事。比如说,2021年上半年,我一门心思学“定位”,下半年到第二年上半年,我又全力投入抖音,等抖音这块儿搞定了,我就放手让团队自己干。可后来我发现,随着人越来越多,组织问题变得特别关键。要是组织不力,团队就散了架。我就开始琢磨,组织力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到处翻资料,学怎么让团队更团结,怎么定考核、发工资、搞激励这些。之后,我就把我学到的这些一点点教给小伙伴们。作为创始人,我得从头开始建起,公司哪儿最弱,我就往哪儿使劲儿。
【爆品到达天花板后铺设第二增长曲线】
《天下网商》问:你们现在是怎么规划产品的呀?
易子涵说,之前抖音上火得一塌糊涂的就是那款松茸调味粉,它占了销售额的大头,差不多有60%呢。我们一直走的都是主打明星产品的路子。要是啥都想卖,消费者根本记不住。你有上百种产品,跟没有一样,今天人家可能买你的东西,明天就不买了。但要是有一个产品能让中国消费者都记住,那这个品牌就站稳脚跟了。最开始得有个爆款作为第一增长点,等它发展到头了,再开始发展第二条路。就像我们今年才开始推酱油,这酱油现在开始飞快地往上涨销量了。
《网商天下》说,松茸调味品是发现了一个新需求,因为大家不想吃味精,可又没啥好的替代品。不过呢,酱油这种常用的调料,市面上已经有好多大家喜欢的牌子了。那松鲜鲜要怎么才能在这么多大牌子里闯出一片天呢?
易子涵说,就拿买东西来说吧,好比在高端货市场,爱马仕、LV这些牌子都有它们固定的有钱顾客。那在衣服这块儿,喜欢始祖鸟的、耐克的、安踏的,通常也不是一路人。这就让人纳闷了,为啥调料这行当就没这样的分层呢?别的领域都行,咱们这行也肯定能分出来。
在调味品这行里,情况有点特别。不少朋友就算手头不宽裕,但只要关心健康,还是偏爱松鲜鲜。调味品跟衣服不同,也不同于人均上千的大餐,花十几块买的调味品能用上一个月。这么一盘算,其实多花不了几个钱。
《网商天下》问:现在买东西的人都很在意成分,会仔细瞧你产品里松茸到底有多少,你怕大家嫌你东西卖得贵吗?
易子涵说:“坦白讲,咱们松茸粉其实放得挺少的。不过,我可以多放点,然后卖你100块一瓶,怎么样?咱们可不是靠松茸来忽悠人的牌子,我们是推广健康的。放多少松茸,主要还是得让味道刚刚好才行。”
松茸里有些氨基酸,让味道特别鲜美。不过,像罗汉果粉、酵母提取物、玉米浆粉,还有黄豆这些,它们也都有氨基酸,还能帮忙调出甜咸适中的味道。这些配料加在一起,让你吃的时候感觉味道特别丰富,特别鲜美。其实,松茸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用最少的松茸,做出最美味的味道,价格还得实惠,让大家都能吃得起。
不过说到价格,不光是松茸贵,其他食材也不便宜。像罗汉果,一公斤要两百多块,玉米浆粉也快上百元一公斤了。为啥选这些食材呢?因为现在大家都要减钠,我们用的这些天然提鲜的东西,不会像味精那些化学添加剂一样藏着很多钠,它们只负责让食物鲜美,不含钠。毕竟现在很多人钠吃太多了,我们产品的核心就是健康嘛。
《天下网商》问:现在市场上,你是更怕那些乱搞的小牌子松茸鲜来捣乱,还是怕大公司也来掺一脚这个领域呢?
易子涵说:没啥好担心的。要是那些大公司都开始做健康调味品,咱们吃的东西就更健康了。我觉得咱们中国人得一块儿加油,把食品安全的标准往上提一提。我可能算是先走一步的,后面还有好多人会跟上,咱们一块给国人提供更健康的东西,这才最关键。
那些差劲的企业,迟早会被市场甩掉。我见多了模仿我们的,但往往撑不过两年。它们在卖货本事、团队配合、货物供应上都比不上我们,我们可是领先好多了。
【创始人IP这件事对品牌风险极高】
《天下网商》问:你们的品牌在网上、实体店还有自己的客户群里都有销售,那到底哪个地方最赚钱呢?
易子涵说:我在抖音上花了营销钱,主要是想利用抖音来增加曝光。当然,曝光这块儿是不赚钱的,真正能带来利润的还是天猫、京东这些电商平台,还有线下的店铺。以前呢,因为咱们牌子不够响,进场费又高,愿意接纳我们的商家少得很。但到了2023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抖音上的曝光多了,进场费也跟着降了下来,有的渠道甚至还拿我们当引流产品,真是跟以前完全反过来了。
《天下网商》问:在营销这块儿,除了抖音,你们还在别的平台上花钱打广告了吗?
易子涵说:小红书这事儿咱们得搞起来。咱们手头的营销预算真的不多,主要是因为产品原材料太贵,而价格又不能涨得离谱,不然顾客该不买了。
我们用的原材料不便宜,而且要求还特别严,像是要确保所有材料都没有农药残留,还得是非转基因的。这样一来,我们产品的利润其实挺薄的。再算上跟网红合作、广告推广,还有员工的薪水这些开销,真正赚到手的钱就没多少了。要是再从这点儿利润里挤出钱来做品牌宣传或者营销,那肯定会亏本的。
而且我们没拉到投资,所以在宣传上没法大手大脚。除了维护品牌形象的基本开销,我们还得守住公司的钱袋子,特别是要建好供应链。现在虽然主打产品有自家的工厂生产,但还有些产品是找代工的。为了确保代工的产品质量和标准达标,我们得自己买原材料和包装材料,代工厂就负责加工,我们有专门的质检人员盯着呢。
《天下网商》问:你们现在的团队结构有啥特别之处呢?
易子涵说:我们中台团队人数真不少,就拿财务来说,有二三十号人呢,他们每周都得仔细算账,确保预算和决算能对上,毕竟每个部门的开销都得明明白白。我们是根据销售目标来推算的,比如说这个月要冲5000万的业绩,那销售额和净利率的误差基本不会超过5%,相当精确。这样我们就能知道该备多少货了。而且啊,我们给经销商的货都是新鲜出炉的,生产完做个质检,十几天就送到他们手上了。我们在管理成品这块儿做得挺到位,滞销货几乎没有。
《天下网商》问:你是靠微信内容起家的创业者,在打造个人品牌和运营粉丝方面挺有一套。现在很多老板都在搞个人IP,你咋没跟风呢?
易子涵说:我对创始人个人品牌这事有点纠结,所以迟迟没动手。我盼着咱们的品牌能凭产品本身和它的理念站稳脚跟,而不是靠我这个创始人的形象和表现来拉票。一个能长盛不衰、红上一百年的牌子,靠的肯定是过硬的产品和质量,不是靠网红那套。
成为网红就意味着你的私生活会被大家广泛关注,要是网红做了啥让大家不满意的事,对背后的企业或品牌来说,那可就太冒险了。虽说打造一个IP确实能帮企业迅速引来关注和流量,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保持低调,不张扬,毕竟人一红,很容易就飘飘然了。
#百家说史# #6月发文冲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热点资讯/a>
- 你敢信?西方媒体费尽心思拍的中方照片,最后成了我们的神助攻
- 社区便民服务暖人心,共享工具邻里亲,科技助老显温情
- 停止线后移了!九江长虹大道调整!司机吐槽能治堵吗?
- 美媒关注:提高外国公司获取中国技术的门槛,中方又出手了
- 一文读懂护肤界的 “身份密码”:妆字号、特字号、械字号究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