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为什么说原子弹下无冤魂?看当时广岛女性和学生都在干嘛,一点也不冤

点击次数:58 发布日期:2025-08-17

原子弹下的广岛,“无冤魂”背后的真相:女工、学生与战争的血线

八月初的广岛,天亮得异常早。热浪裹挟着城市的气息,街头巷尾凌乱又井井有条——车站外人头攒动,码头边工人在搬运货箱,工厂的汽笛比闹钟还准时。谁能想到,就在这样一个早晨,人类第一次把原子弹的恶意投入了现实,毁天灭地的白光把广岛连根拔起。从战后电视上黑白的废墟照里,很多人都说:老百姓太冤了。可真相,没那么简单。

其实,广岛的“平民”,绝不仅仅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苦命人。得从头说。八月六日凌晨五点多,三菱重工的汽笛划破寂静,女工早早戴上头巾、穿上沾着油污的工作服,推门走进兵工厂。车间里机器从天亮轰到天黑,空气里全是铁锈和机油味。女工们动作娴熟,组装炮弹、切割金属,还有孕妇勒紧腹部推轮车。谁家不是?她们嘴里念叨着广播里传来的“皇军大捷”,一边啃着冷到发硬的米团,一边讨论怎么多生产几发子弹送到前线。

那些学生呢?清晨七点,广岛各校操场上,孩子们齐刷刷按队形站好,穿军训服,背着帆布包。有的才六七岁,已经手持木制步枪,学着成年人的姿势练压枪。班主任哨音一响,大家高喊“杀死敌人”,跟着老师的口号使出吃奶的劲冲刺——尘土飞扬,汗水从鬓角一直挂到下巴。中学生下了课还得去兵工厂帮工。擦机器、搬弹药箱,手起泡了也没人吭声,“为天皇效忠”是习题里必须掌握的答案。

就连主妇、老人、孩子,也没躲开这场战争的怪圈。主妇们手持美军空投的警告传单,骂骂咧咧把纸撕碎,一边压着传单细数家里的男人:“谁要逃,哪怕是儿子,老娘就当场切腹,给天皇留脸。”神社前空地聚满了女人,有高唱军歌的,有举拳宣誓的,整个广岛像座兵营。老人瘦到骨头,都被教会拉开引信的手法,打算真到美军来袭,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小孩戴钢盔玩防空演习,手里木棍当步枪,视死如归是课程表上堂而皇之的内容。“每颗子弹都是致命一击”,这不是传说,是她们每天信仰的真理。

时间翻到8月6日8点15分。艾诺拉·盖伊号B-29轰炸机划过天顶,一颗“小男孩”砸进广岛气流。那一瞬间,白光爆开,什么分工、什么责任,全成烟尘。兵工厂铁皮屋顶飞了,生产线碎得满地都是,女工的呐喊被烈焰噬光。操场上的学生,竹枪掉了一地,连哭声都没时间喊出。街头巷尾,老人、妇女、儿童被高温一刹气化,再多的军歌也没用。数据写在档案里:当天死亡七万八,整个城市十四万人被葬送。废墟上空的蘑菇云久久不散,空气里是连太阳都挡不住的焦糊与腥甜。三天后,长崎重演了同样一幕。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早在7月下旬,美军就用传单警告——‘快逃吧、这里毁灭在即’。可是没人理。传单踩进泥里,吹进下水道,没人逃,反而更加团结,宣传板上“为天皇献身”的标语叫喊得越来越嗓亮。广岛的战争机器,不全是军队驱动,更是民众一起推着往前走。1938年总动员法以后,举国都在参与。铁证如山:广岛女工参战率全国第一,学生学徒全员编队。就像迦太基被罗马灭掉之前,城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仇恨中与国家命运捆绑,多年前蒙古人打下巴格达后屠城、撒盐,没人能只当看客。真正的全民战争状态,没有“局外人”这种好活计。

到了8月14日晚上,天皇在皇宫拍板,接受波茨坦公告。十五日正午,在日本投降广播里,民众第一次听见裕仁天皇的“玉音放送”。东京那头下命令,广岛、长崎这边成了最惨烈的代价。东条英机逃不了,被捕在押。1946年开审远东军事法庭,他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罪”的正主,最后没能逃过一绞。天皇却还能活到1989年寿终正寝。可普通人呢?痛苦长记忆,废墟成了民族反思的教室。

那些废墟里留下的,不只是战败者的悲情,还有静悄悄的警告。和平,不是“停战”那么简单。广岛用整个城市的生命换来的,不只是日本战败,也是后来一代又一代人对极端体制该有的警觉。别再说谁无辜。全民动员、全民战争,就是社会每个人都搭上命运的快车票。下次敲警钟的时候,看看这旧照里的广岛,试试闻闻那焦糊的空气——妥妥的历史不是你想赖就能赖得掉的。

战争,没有天降的冤魂,只有推着车、举着枪、咬牙坚持的无数本来“不想想得太多”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