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戏里抹黑中国,戏外不道歉,中国网友不买账,代言或由杨幂辛芷蕾接棒

点击次数:158 发布日期:2025-10-08

截至9月21日,海蓝之谜、LV、伯爵等相继删除全智贤相关宣传,而她与《暴风圈》仍未就“辱华台词”等争议道歉或修改,中国网友与品牌用脚投票,反击声一浪高过一浪

这事发酵得很快,9月20日到21日之间,“删除物料”“撤下广告”的话题不断冲上热搜,评论区从凌晨一直刷到天亮

我那天在地铁上看手机,一条条留言翻过去,满屏都是“别拿中国市场当提款机”

有人说得尖锐,但情绪并不空洞,背后是一份很质朴的原则感:互相尊重,才能做生意

争议的起点,是《暴风圈》里的台词——“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

这句话蹦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愣了

中国在国际场合一直强调和平发展,这种黑白倒置的表达,让人别扭得像咬到一口沙

紧接着,所谓“2025年中国大连”的场景,画面灰头土脸、街道逼仄破败,和现实里干净现代的海滨城市几乎对不上号

还有那块红色带五角星的地毯,镜头扫过去的瞬间,别的小心思就露出来了,观众心里的那根弦也跟着一紧

你说是虚构行不行,行;

但虚构也要有起码的边界感,尤其当你的观众里有这么多人来自中国

粉丝也替她急,赶紧解释——演员只是念台词的人,锅要让编导背

可话说回来,以全智贤的资历和咖位,对剧本有意见不是没有渠道,她完全可以提出修改,甚至拒演有争议的内容

更何况她这一出,并不是一条即兴台词,而是反复打磨过的剧本里的明确表达

随后工作室态度一出来,风向反而更冷了

回复里只有轻描淡写的“剧情虚构、无映射”,没有认错,也没有哪怕一句“理解大家的感受”

这不是危机公关,这是把观众当空气

当你把公众的情绪当成小题大做,那公众就会把你的道歉通道直接关掉

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的一桩旧闻

当时有媒体回顾过她在代言饮用水品牌时,关于“长白山”与“白头山”表述的争议,传闻里她的坚持和解约,留下不小的口碑阴影

这类细节真真假假,我们没法逐条坐实,但一个共识是——当你总在关键处偏一点,久而久之,大家心里就会有一本账

更现实的反应来自市场

海蓝之谜删除了国内外社媒上的相关图文,LV和伯爵也陆续把她的宣传物料撤下

你看品牌的动作,既不是情绪化的表态,也不是义愤填膺的“拉黑”,就是默默把曝光降到最低——商业世界的无声投票,比任何激烈的口号都有杀伤力

科沃斯也出来澄清,合作早在2025年年初就结束了,目前双方没有关联

这几件事连起来,你很难不承认一个事实:

中国市场不是“谁都得看你”的市场,消费者的耐心是用尊重换的

身边朋友聊起这事,语气里都带着点气不顺

有人问,韩国艺人为什么老在这个问题上翻车

也许不是“老”,而是他们总高估了观众的忘性,低估了台词里藏着的立场

在信息这么通透的时代,没有哪句话能悄无声息地溜过去,镜头背后的企图,都在重播中变得更清楚

网上也有人感叹,当年的“限韩”并非无的放矢,文化交流可以有,但底线不能没有

说到底,观众不是不讲理,只要一句真诚的致歉、一个清晰的更正,很多矛盾都能在第一时间化解

截至9月21日晚上,仍看不到来自她本人或《暴风圈》方面的道歉或修改,事情还在往前滚

沉默并不等于高姿态,更多时候是把选择交给了别人

与此同时,品牌也要找新面孔,新的叙事得接上

网友在讨论谁来接棒,评论区里点名最多的是杨幂和辛芷蕾,理由很简单:专业度够,气场稳,公众形象也经得起推敲

我赞同这种“把资源留给态度清晰的人”的想法

谁来都不是关键,关键是能不能在国际传播里把握分寸,不拿观众的认同感去做噱头

我想到一个很生活化的画面:商场里,专柜灯打得很美,屏幕上轮播着广告

当屏幕里的脸被静默替换时,消费者不会多说什么,他们只会挪开脚步,走到下一个柜台

这就是市场,悄无声息却有记忆

市场的记忆很长,但耐心很短

它不求你跪下,只求你别踩线,别把观众当作理所当然的提款机

有人问,这次会不会过阵子就淡了

短期舆论可能会冷,但商业影响不会消失得那么快,品牌会记着“风险”两个字,团队会在合同里写更明确的条款

对艺人来说,这个后果不是一条热搜,而是未来多场谈判里不断抬头的问号

当“是否尊重中国市场”成为一道常设问题,选择题就摆在眼前了

我并不反感文艺创作里的想象力,但再大胆也要避开基本事实与民族情感,这不是自我审查,是跨文化合作最基础的职业素养

把观众当成年人,就要敢于为每一句台词负责

创作团队不能把“虚构”当护身符,演员也不能永远躲在“我只是念台词”的盾牌后面

每个人都在把关,每个人都在承担

这次事件也提醒品牌方,做东亚市场不等于简单复制全球素材

在中国,尊重挺便宜,失误很昂贵

多问一句、多确认一层,可能就躲过一场无谓的公关风暴

消费者的情绪不是洪水猛兽,它是对公平与尊严的朴素要求

当企业站在消费者一边,往往就站在了长期利益的一边

回到这次风波的核心:一句冒犯性的台词、一段失真的城市描绘、一个回避的态度,最终堆叠成了今天的结局——被市场温柔而坚决地剥离

这不是“情绪化报复”,这是透明商业社会的日常秩序

你给我诚意,我给你信任;

你给我轻慢,我就撤走关注与购买力

简单,直接,有效

希望后续能看到清晰的纠错,哪怕迟一点,也算对观众真诚一点

如果仍然选择无视,那也没关系,市场会继续往前走,品牌会找到更合适的人,观众会把掌声留给愿意同频的人

文化交流从不怕不同意见,怕的是不尊重

你怎么看这次的处理方式,是否还会继续关注这部剧和这位演员?

我更愿意把时间留给那些认真对话的人

相互尊重,才有可能真正合作,共赢不是口号,是态度

信源资料新黄河:《全智贤多个品牌代言内容遭删除,主演的新剧〈暴风圈〉被指辱华,剧方仍未回应》-2025年9月21日极目新闻:《LV 官博删除全智贤相关内容,此前主演韩剧〈暴风圈〉被指辱华,出现 “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 台词》-2025年9月21日环球网:《新剧抹黑中国,韩国女演员全智贤多个代言被撤》-2025年9月22日